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誰讓高教成爲中國經濟發展軟肋?
另外一篇金融時報評論文章的標題則是「教育:中國經濟上行的硬傷」。這篇文章指出,很多人喜歡把現在的中國與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相比,認爲中國的經濟成長正開啓一條通向現代高科技經濟未來的坦途。但是這兩者其實有一個相當明顯的不同,就是高等教育。 日本從19世紀末開始教育改革,到了20世紀60年代時,已經建立起水準相當整齊的大學教育體系,也爲其後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奠定基礎。相較之下,中國大學體系目前能培養出來的合格工程師數量太少。不只於此,許多新進畢業的大學生,薪資水平甚至不及技能不高的農民工。 把這兩篇文章合起來看,感覺相當諷刺。在中國教育市場的一端,是衆多家長辛辛苦苦掙錢攢錢,花大把鈔票在課後輔導上面,無非是希望子女能夠接受大學教育,出人頭地。而中國家長在補習教育上花錢不手軟的情形,甚至到了歐美投資人都來分一杯羹的地步。在這個「財源滾滾」的教育市場另一端,卻是家長花了大錢以後,並沒得到應得的教育品質。也難怪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明言:中國的「教育系統令人遺憾地辜負了爲教育子女辛苦攢錢的家長的期望,也辜負了整個中國經濟的期望。」 爲什麼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品質令人失望?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主要問題出在中國的大學領導被共產黨箝制,也因此受到共產黨官僚習氣與造假文化的高度污染。這篇評論文章引述江學勤在ChinaPower一書當中的觀點:「只要共產黨還把持大學,它們就會繼續淪爲政治官僚機構。在那裏,教授們更關心是爲某些官僚的議程服務,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爲欺詐「不是什麼問題」。」 或許我們可以簡潔地總結中國當今的教育問題癥結所在:「沒有共產黨,才有新教育;有了新教育,就有新中國」。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