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小提琴大赛铜奖得主陈佳慧谈感受(图)


新唐人首届小提琴大赛铜奖得主:
陈佳慧。
【人民报消息】7月27日,2008年新唐人 “全世界华人小提琴大赛”在曼哈顿圆满落幕,经过3天紧张激烈的角逐,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助理教授、来自新加坡的陈佳慧获得了此次大赛的铜奖。陈佳慧在畅谈三天的参赛感受中表示,会把自己的经验与学生们分享,鼓励学生参加下届比赛,希望他们都能从古典音乐中受益。

好的演奏者必须是一个好人

陈佳慧7岁时学习钢琴,后选修小提琴。13岁时作为小提琴手加入新加坡青年交响乐团,后加入世界青年交响乐团,曾随团参加全球巡回演出。17岁时,陈佳慧去英国伦敦Guildhall音乐学院就读于小提琴专业,师从于小提琴家David Takeno。后在美国克里夫兰(Cleveland)音乐学院获得小提琴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于小提琴家David Updegraff。毕业后曾任教过美国两所音乐学院,目前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助理教授,主教小提琴。

陈佳慧说,“我的演奏风格得益于我的小提琴老师David Takeno,他教给我很多对巴哈的理解,他认为音乐的表达与人格关系非常密切,音乐演奏如其人。如果想做一个好的音乐演奏者,你必须成为一个好人。不管你是什么性格,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进入到音乐演奏之中。”

更注重音乐性的表现

陈佳慧在决赛中演奏维尼尔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谐谑曲—塔朗特拉舞曲。她说自己想表达一种自由的主题,“我理解的维尼尔夫斯基曲子是一种奔放,不是羞涩,技术上必须达到了要求,也才能把风格表达出来。”

在演出中,她注重发挥那首曲子的音乐特点,“可能因为太投入于表达,技巧方面有些差错。没有十全十美把音乐和技巧都表达出来。演奏这首曲子有很多乐趣。”

进入了决赛的陈佳慧有机会将自己为大赛而准备练习的曲子都在台上拉了一遍,她觉得很满足,“我感到一种满足感,增强了信心和把握,也知道了自己以后在多长的准备时间内能演奏到什么程度。”

但她表示对决赛中自己的表现“还是有些失望,因为平时练琴时会好很多。复赛的表现不错,初赛时我非常紧张。”

相信新唐人大赛影响深远


评委陈汝堂先生为铜奖得主陈佳慧颁奖。
陈佳慧认为学习音乐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个人修养,会影响到人生的观点,当然,学习音乐不一定要成为音乐专家。

陈佳慧相信,“如果有很多电视观众都能收看到这个小提琴大赛,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能会有更多的孩子对古典音乐产生兴趣。而那些已经在学小提琴的学生会发愤图强,以后可以到纽约来参加比赛。”

推荐学生参加下届大赛

陈佳慧表示会推荐自己的学生参加下一届比赛,“我的经验是,让他们准备好所有的曲子。花长一点时间练习,机会则比较大。最重要的是努力。一些学生有时拉的好,有时拉不好,他们期待在比赛的时候会发挥的很好,这是不行的。因为比赛是一种在很紧张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你没有准备到有120%把握,在比赛中就不可能发挥出100%。所以不能靠运气。”

“学生毕业后,人生经验比较丰富,才会更注意表达音乐,在学生时代,着重技巧的练习,个人风格也不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也不是逼出来的。对音乐理解力强的话,通常在技巧上可能还没有做好。 ”

透视自己才能有突破

参加过大赛评委、小提琴大师雪莉·克鲁斯(Sherry Kloss)女士两小时的“大师课”,陈佳慧觉得很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她讲的放松肩膀那一段,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我绝对同意她的观点。我也只是在4、5年前才学会放松肩膀,在这之前我已经拿到了小提琴博士学位,演奏过很多很多音乐会,算是一个专业人士了。那时如果我的技术方法不改变的话,我就无法进步,更无法做到今天所能做的一切。由于属性上和技术方法的根本改变让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很感谢一位夏日班的老师。”

陈佳慧认为“大师课”对十几岁的参赛小提琴手会非常有帮助,“让一个年轻的学生透视自己,暴露出不足很重要。”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赛公告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8/7/29/48236.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