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萬象 › 文章: |
聲樂大賽促中文藝術歌曲 成世界主流(圖)
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蔡永文表示,有這樣的國際聲樂大賽,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電視臺即將於十月份在美國紐約舉辦第一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蔡永文表示,他非常讚揚有這樣的國際聲樂大賽。透過聲樂,讓正統的中國藝術之美能傳到世界每個角落。尤其是現在全球興起的中文熱潮,我們的中文藝術歌曲在以後的世界舞臺上一定會變成一個主流。 大紀元記者李春香、林巧蓉臺北報導,蔡永文在1991年留學法國,留學期間,除了聲樂造詣的提升外,他同時深入考察法國正統的音樂教育。他發覺,歐洲教育很注重音樂和藝術文化的陶冶,他們是把音樂放在心裏的。人與人和睦相處,互相尊重,民衆的修養都能反映出他們的藝術人文教育。 完成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聲樂最高文憑,離開法國前夕,他被邀請舉行了一場「中國藝術歌曲」演唱會。當他把每一首歌曲蘊含的意義介紹給在場的聽衆時,他發覺,所有外國朋友的眼中都流露出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喜愛,他們異口同聲讚歎,中文好美! 回國後,蔡永文決定,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裏好好的推展中華文化深厚的內涵。他歸國後沒有立刻舉行西洋歌劇演唱會,反而馬上在桃園和臺北縣立文化中心舉行「中國藝術歌曲獨唱會」。 他說,你學那麼多外國的東西,你唱的再好也不會贏過他們,因爲那是他們的東西。「他們幾百磅的體重唱歌劇,我們哪有辦法?」蔡永文說。 蔡永文認爲:「幾千年來祖先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中華文化之美,我們中國人就按照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東西來發揚,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才有辦法贏人家。」 爲了發揚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正統的優美文化,帶動大家對中文藝術歌曲的認同,他在臺灣藝術大學開設「中國藝術歌曲」課程,演唱並且介紹中國藝術歌曲給青年學子,學生們也都以能演唱中文藝術歌曲爲傲。 唱中文歌詞,不可以用西方歌劇的唱腔。因爲語言和說話的習慣,中文的吐字共鳴位置,應較外文(西洋)在正確位置更前一點的地方,這樣才能使歌詞更容易聽得懂,更能領略中文之美。 音樂並不是具體的藝術,要感受它的美,蔡永文極力推崇音樂要「跨界」。跨舞蹈界,就是舞蹈劇,跨戲劇,則是音樂劇。蔡永文還說,聲樂是音樂裏最能讓人感動的,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聽音樂感動得落淚的事,很少聽說一場演奏會讓人落淚,那是因爲聲樂家是最有文學涵養的,了解歌詞的內涵。 蔡永文指出,一般的藝術作品是從「創作」、「作品」到「欣賞」三個階段即告成立,但演唱家得把作曲者的時空背景,自己對歌詞內涵詮釋的層次感,也就是自己的文學修養,讓作品再現,是充滿生命的。豐富的文學修養會讓唱出的歌感動人,而時下的一些流行歌曲,有的真是教人越唱越傷心,越唱心靈越蒼白。 蔡永文表示,記憶中,他每次唱中文藝術歌曲,都會有人感動得掉眼淚。如,劉雪庵作曲的《紅豆詞》和《追尋》等都是經典之作。 《紅豆詞》本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在酒宴上演唱的「曲兒」,詞本身就具有音樂性,寫於抗戰中期的《追尋》非僅寫戀情,更有鼓勵人心的函意。好詞加上好曲,讓人的情緒緊緊相扣。 此外,蔡永文還強調,聲樂家要有高尚的品格,詮釋出來的音樂才能真正感動人。 他發現,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小學生最有禮貌,大學生的禮貌最低。其實,人與人之間講究禮貌,也是一種善的表示啊!誠懇就是基本的人格要求。 一個演唱家如果很自私,一天到晚只想到要算計別人,你在臺上唱的歌怎麼能感動人?你唱歌時,本來是要歌頌人的光明面,但是你的心很壞,說實在的,人家看了就不會覺得感動。 蔡永文認爲,聲樂家對音樂的詮釋中包含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他的人生歷練。一個音樂家要能關心社會,把內心對人性的關懷歌唱出來,相信也將帶動整個社會和諧。 比賽不是說把第一名選出來就好,比賽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感動人的故事。可能你來自馬來西亞,你來自臺灣,你來自哪裏,利用這個比賽大家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換經驗,回去以後各自去散佈種子,這就是融合啊! 蔡永文期盼並鼓勵,首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能將許多的華人聲樂家凝聚在一起,歌唱出對生命的熱愛,唱出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音樂。大家在一起唱的時候,那個力量才真的大,那就是使中國藝術歌曲躍升國際舞臺的一個最好機會。 人物側寫 蔡永文感念 父親收集木屑攢學費 (大紀元記者李春香、林巧蓉臺北報導)深受學生喜愛的現任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蔡永文常說,透過音樂可以看見人性的光明面,愛和希望。而影響他最多的就是他的父親。 「父親是一個工人,只讀到小學四年級。但他對人生很淡泊,沒有什麼需求,最大的願望就是子女順利成長。」 蔡永文說,他的父親很喜歡唱歌,記憶中,父親每天早上都要唱歌。 「我的感覺是,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都沒有我父親唱的好聽。」一直到現在,父親的歌聲都會在他耳朵縈繞,這也是讓蔡永文選擇聲樂爲自己終生追求的最大原因。 父慈子孝,傳統的中華文化在他和父親身上流淌着。 蔡永文從來沒有做過一件讓父親傷心的事,父親收集木屑灰爲他積攢學費的那份愛則深深印在他心中。 讀師專時,和老師個別上課,每小時的學費是一百元,他請求父親給他這個機會。父親想了很久,委婉的告訴他:「我們家很窮,我沒有辦法提供你每小時一百元的學費,但我會想辦法讓你每個月上一次課。」 爲了達成成孩子的理想,父親利用中午時間接了一份額外的工作。 每天中午匆匆忙忙吃過午飯,父親就跳到一個兩公尺深的木屑坑裏把木頭鋸後留下的木屑灰整理出來。一大包木屑灰可以拿到一元,父親每天中午至少可以整理十包,一星期就有七十包,兩星期一百四十包就可以付孩子上課的費用了。 當老師從他手中接過被捏的皺皺的紙鈔,殘留的木屑灰不經意的飄下來時,父親穿着短褲,顧不得身上木屑灰的癢,埋頭努力工作的身影就會一幕一幕出現在他眼前。 父親雖然讀書不多,但常以身教代替言教。 蔡永文說他16歲開始學音樂,但家裏窮,所以只要誰家裏有琴,他就會到那裏打工,做一些粗重的工作,但請老闆讓他彈琴。 民國66年蔡永文服完兵役回家,開始教書。那時他好想買一臺琴,但父親表示家裏剛好整修,經濟還不允許,希望明年才買。雖然難過,孝順的他默默的答應了,但父親已經看到兒子眼中的失望。 第二天,父親告訴他,「我幫你標了一個會,你可以去買琴了。」 (注:互助會,通俗說法稱標會,在法律上則爲合會,是民間一種小額信用貸款的型態,具有賺取利息與籌措資金的功能。) 父親沒受過什麼教育,但爲了幫助兒女實現理想,那份任勞任怨的精神感召了蔡永文。他從父親身上學到,對那些需要輔導的孩子應該給予更多的愛和耐心。 蔡永文說,他這一生最要感謝的人就是父親。當他升上教授時,父親常常提醒他,這份榮譽得來不易,絕對不可以貪污,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感謝國家的照顧。 「做對的事」是父親對蔡永文的要求,也是蔡永文對同學的鼓勵。 http://www.youmaker.com/ 聲樂大賽訪問臺藝大音樂系主任蔡永文 (http://www.dajiyuan.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