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中國古典舞與中國傳統文化(圖/影像)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世事關心採訪報導)唐開元初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銀,萬里一碧。玄宗在宮中笙歌進酒,憑欄賞月,心中不禁想到:這月亮普照萬方,如此光燦,其中必有非常好處。只是怎麼上去呢?這時他想起了神通廣大的道士葉法善。玄宗於是急召葉道士進宮。這道士果然法力高強。居然憑空架起一條銀色長橋直通月內。法善於是扶著玄宗,踱上橋去,走進月宮。這月宮的前庭是一株巨大無比的桂樹。桂樹之下,有無數白衣仙女,乘著白鸞在那裏起舞。這邊庭階上,又有一夥白衣仙女,拿著樂器伴奏。玄宗呆呆看著,法善指道:這些仙女稱作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叫《紫雲曲》。玄宗素曉音律舞蹈,將兩手按節,一一默記下來。後來,回到人間宮中,玄宗把曲子和舞蹈傳與楊玉環,起名《霓裳羽衣曲》,流於樂府,為稀世罕音。



視頻:中國古典舞與中國傳統文化。

主持人:霓裳羽衣舞在安史之亂之後就漸漸失傳。但是幸好大詩人白居易曾經在他的詩中對此舞進行過詳盡的描述,使後人從那些詩句中還可以感知到她的絕代風姿:輕盈的旋轉像雪花飄舞,矯捷的前行像受驚的遊龍。垂下的雙手像柳絲那樣嬌美無力,舞裙斜著飄起時彷彿白雲升起。畫眉流盼說不盡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


那麼,是不是只有少數的幾個中國古典舞才有這樣美麗的傳說和動人的舞姿呢?實際上,可以說,許多中國舞都有它背後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細細品味一下衍生於浩浩中華文化中的中國舞的韻味。

我國古籍中,記載了不少樂舞的起源傳說,僅在《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一篇中,就有這樣幾則:

古帝顓頊(音:專續)在登上帝位的時候,聽到四面八方熙熙鏘鏘的風聲很好聽,就命令部下「飛龍」仿效風聲創作了「樂」,又令一人率先做樂工,造出樂舞。顓頊把這個樂舞叫做《承雲》,用來祭祀天帝。

古帝嚳(音:庫)命令臣下「鹹黑」創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創制了鼙、鼓、鐘、磬、笙、管、篪等樂器,吹打起來,十分動聽,鳳鳥錦雉隨著樂聲跳起舞來。帝嚳很高興,就用來歌頌上天的功德。

從黃帝的《雲門大卷》、堯的《大鹹》、舜的《大韶》、禹的《大夏》、商湯的《大獲》,到周代制禮作樂,形成一套樂舞-《六代舞》(包括周武王作的《大武》)及《六小舞》。

到唐朝,中國古典舞就發展到了高潮,像有名的《秦王破陣舞》、《慶善樂》就是唐太宗時期所作。還有就是本節目開始介紹的《霓裳羽衣舞》,等等。

在古代,中國舞有分為宮廷舞和民間舞,宮廷舞又叫雅舞,有文舞和武舞之分。文舞,大家都明白。而武舞,在中國古代,宮廷宴會時,有時有舞劍等,就是武舞。比如傳說的鴻門宴的故事,楚霸王項羽宴請漢王劉邦,宴席上項莊舞劍想殺害劉邦,項伯就起來舞巾保護漢王。這就是流傳幾千年的《巾舞》,又名《公莫舞》。武舞還有唐代著名劍舞藝人公孫大娘、李十二娘等的《劍器》。詩人杜甫在他的詩中讚道:「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主持人:雅舞在當時主要用於敬天地,頌賢德,教化人的道德。「舞「跟「樂「是如影隨形。在《史記·樂書》中記述:「是故先王之制禮作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意思是說,先王制定禮規創作樂舞,不是為了滿足人的眼耳口腹的欲望,而是教化百姓識辨善惡、使人回歸到做人的正道上去。有個故事,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無視君臣有別的禮規,在自己的家廟中,竟然用天子的樂舞規模,被孔子痛斥為「是可忍,孰不可忍!」

章天亮:中國的文化非常重視禮樂,這個禮就是指各種禮節,這個樂就包括音樂和舞蹈,為什麼這麼重視禮樂呢?我想它跟道家的一種就是相生相克的關係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禮的話呢,它的精神是分別,也就是說呢要分別君臣父子,尊卑長幼這樣的一種關係,它表達的是一種社會秩序,但是呢,這個人和人之間的話,老是這樣你上我下這樣也不行,那麼還有一種另外的東西,就是樂,樂的話呢,音樂我們都知道,音樂是非常講和諧的,這個和諧的意思就是說,是不做分別。所以這個禮和樂呢,它就表達了一種,就是即分別又不分別的這樣一種相生相克的一個平衡的關係。

在另外一方面來講的話呢,這個禮它又表達了一種對人感情的約束,過去我們都說「存天理,滅人欲」這是宋朝的一種說法,它是對人的感情作為一種約束。但是作為一個人的話呢,感情老是這麼壓抑也是不行的,這樣的話也會生病,就是感情如果不能夠抒發出來的話也會生病,那麼這個時候就通過樂來進行抒發,這個樂的抒發呢,它並不是無節制的發泄,而是對人的感情即能夠抒發又能夠有所約束。所以說呢,我們看就是從禮的精神和樂的精神,就是分別和不分別,這樣的一個對立的就統一的和諧的關係,和它們對人的感情,就是說即抑制它,又抒發它,這樣一種對立的關係,那麼這兩種東西呢,就確立了社會的一種秩序和一種和諧的關係。所以我們看到呢,就是說音樂和舞蹈,它絕不僅僅是對於人的一種感官的享受,更多的話呢,實際上是對一種社會秩序的規範。

民間舞大都出於對傳說故事的演繹、節日的慶祝等。比如傣家最著名的「孔雀舞」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在許久的古代孔雀並非今天的炫麗奪目五彩繽紛,也沒有開屏時美麗的圓眼花紋,但他生性善良溫和。有一天當地舉辦小乘佛教法會,佛祖現身下凡親臨講法,眾生為聽聞佛法均爭先恐後圍繞在佛祖身邊,孔雀也想親受佛祖開示,但是人群如墻無法親近,孔雀在外圍憂心如焚、深恐失去重要機緣,在外張望徘徊。佛祖感受到孔雀虔誠想要聽聞佛法的心,打出一道佛光落在孔雀的尾部,所以孔雀尾部加上金邊圓眼也形成今天炫麗奪目的樣子。從此以後,孔雀便向佛祖獻孔雀舞,傣族人也在重要場合節慶祭典時均要表演孔雀舞。

主持人:有這樣一個現象: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文化像中國文化一樣什麼事情都有一個「講頭兒」,一個「說法兒」。比如繪畫,音樂,飲食,社交,它們都不是簡單的形式,後面都有一些「講頭兒」。而這些「講頭兒」中所包含的思想往往又有很大的一致性,其實就是中國文化所承載的宇宙觀,世界觀。比如說:《紅樓夢》中寫妙玉收梅花上的積雪,用花甕埋在地下,到第五年的夏天才取出,用來沖泡叫 「老君眉」的茶。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如何使茶水味道更好的問題,它反映的是古人對天地運化,陰陽五行的理解。類似這樣的理解可以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任何一個領域中完整地展現出來。中國舞也不例外,她也是承載中國文化主題思想的一種方式。

曹逸:中國古代舞呢,也有它的講究,它講究身法和身韻,那麼身法呢屬於外部的技法範疇,韻律則屬於藝術的內涵、神采,這兩者之間的它有機的結合,那麼和互相滲透,就是我們在中國古典舞特別強調的身韻。身韻強調內涵的氣韻、呼吸、意念,強調身韻,強調內心情感,可以說如果沒有了身韻,就沒有了中國古典舞,那麼沒有了內心情感的激發和帶動,那麼也就失去了中國古典舞的光彩。

古典舞的身韻講究形、神、勁、律這四大要素,形就是指外形動作,指舞姿、動作和動作連接的路線,其實呢,我個人認為,就是從一個動作到另一個動作之間的這種韻律的過程,是古典舞最具韻味的部份,那麼神呢,就是指的神韻,就指的你的心意,那麼它可以表達各種情感,各種人物,以及故事、情節,那麼這就是屬於神的範疇,它是起支配一切的,主導的部份。那勁呢,就是說咱們一般通俗說就是勁頭;就是舞蹈呢,它是有力度的,這個力度呢就是說有輕重緩急,強弱剛柔,那麼對於這些關係裡面的你的力度處理和區別,那麼這就表現勁,如果這個勁用大了,可能這個動作就做的顯得莽撞了,不合適了;那麼勁用小了,可能又沒把她那個氣質表現出來,那就要根據她要表達的東西來適當的運用你的力度,那麼律呢就是講動作,它包括它自身的律動性和它依循的規律,那麼一般的來講,那個律呢就是說,比如說動作要順,那順呢就覺得動作接動作很順,就可達到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的這麼一個效果,在古典舞當中還有一個反律,什麼叫反律呢?就是說不順則順,這就是它的反律,那麼這也可達到另外一種效果,就是奇峰突起,出其不意的這麼一種境界。

中國古典舞的舞蹈語匯非常豐富,從基本動作到高難度的動作,從控制到跳轉翻的這種技巧,各類技巧,形成了一個很龐大的體系,那麼在這個當中,就是說它有,比如說和芭蕾舞同樣都有的就是它跳和轉的這類技術,那麼它還有一個芭蕾舞所沒有的,而且非常獨具中國舞特色的翻的這種技術,那麼翻呢就有比如說點步翻身、吸腿翻身、串翻身等等,還有騰體在空中的翻,這個騰起來空中翻,比如說有前空翻、側空翻、後空翻,然後還有什麼前撲後提、拉拉提等等這樣一些非常精彩的技術難度很高的,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這麼一些動作。

章天亮:中國的文化經常說是一種包容的文化,這種包容,我想跟道家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要看道家的太極圖的話,你會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就是道家這個太極圖是一個陰陽魚,在陰魚中有一個陽眼,在陽魚中有一個陰眼,那麼在這個陰完全可以吃掉陽的時候,它完全可以包住這個陽的時候,非常盛的時候,但它並不吃掉陽,反而是把這個陽包容在裡面,那麼這個陰和陽的關係的話呢,它除了相生相克之外的話,它又非常和諧的能夠統一在這個太極圖裡面,所以這個現象的話呢,實際上它也反映了一種中國的文化的很大的一個特點,比如說儒家文化,講究「君子和而不同」,什麼叫和而不同?就是我們在一起可以很和諧,但是我跟你並不一樣,就像陰陽一樣,可以很和諧,但它們又並不一樣,那麼我們看到就是中國的這個包容加和諧這樣一個精神的話,就反映出中國的文化,它實際上一種就是海納百川的文化,任何一個東西只要你是好的,我都可以把你包容到中國文化中來,雖然對你進行了包容,但是我並不是把你變成和我一樣,而是說我保留了你的特點,可是我們又能夠和諧共處,反映在這個中國古典舞呢,我們就可以看到它是一種非常包容的這種舞蹈。它可以把不同的故事情節,不同的技巧,包括這個武術,民間的很多技巧,包括戲曲中的一些技巧,都能夠包容進去,包容進去之後的話,你能夠看到它帶有原來的那個特點,比如說它這個翻跟頭的時候,它由原來這個武功的特點,可是你又知道它並不是一種武功,而是一種舞蹈,這個的話,就是我們反映了這個舞蹈中,它包容了各種各樣優秀的精神,各種各樣優秀的因素,可是呢又能夠把它們非常和諧的展現出來,所以我想這個是中國舞蹈非常特別的地方。

中國傳統藝術,更注重表現內涵、意境。比如說中國畫,它不像油畫那樣表達光彩,表現得非常清晰。中國畫的大小寫意,潑墨,山水畫,比如山它表達山的韻律,水,感覺它實際沒有畫出水紋,但是整幅畫能讓人感覺出水的動和質感,這就是中國畫。比如中國的園林,很多去過頤和園的人知道,一進門的時候就是個大殿,其他什麼也看不見。但是通過大殿左手側的小門,一進去看到昆明湖的時候,就豁然開朗,它也是用的對比的手法,所謂曲逕通幽、別有洞天。如果到外國看園林,就是橫平豎直,把草切得一條一條的,他表現出外在的,而中國人的藝術是內在的,它非常注重表現者,畫家,園林造詣家內在的修養。所以中國古典舞本身也是要求這樣。

曹逸:身韻中這個形、神、勁、律,它這個四個要素的高度融合,是中國古典舞重要的表現手段,那麼就是這個要求達到一種神形兼備,內外統一,身心並用的這麼一個境界。它有一些要令,比如說以神領形,以形傳神;和形未動,神先領;然後形已止,神不止;那麼使這個動作產生了非常耐人尋味的延長感。律中的反律呢,它是這樣,比如說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然後呢逢沖必靠、欲左先右、逢開必合、欲前先後,這樣的一些特殊的運動規律,那就使得中國古典舞這個人體的這種運動,產生了一種千變萬化,撲朔迷離,瞬間萬變的這麼一種非常生動的動感,這個也就是中國古典舞的,這種特殊魅力,它的特殊的審美所在。

章天亮:中國舞,它還有一個地方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因為它很像道家的這種兵法的思想,因為道家在用兵的時候呢,這個老子是講過的,叫「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就是治理國家要用正道,那麼如果你要打仗的話,是要出奇謀,運奇兵的,這個奇謀就反映在這個老子講的那一個道理,他說叫做「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我這個東西,我想把它收攏,把它收緊的話,我是要先張開它,如果這個東西我想拿過來的話,我是先給與它。這個是事先做一個完全相反的動作,然後再做一個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動作,那麼我們看這個中國舞中,就有很多這種出奇謀運奇兵的這樣一個展現,比如說它一個很大的特點叫「逢沖必靠、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開先合。」就是說它做一個動作的話,它如果想往左的話,它都是先往右做一下,然後再往左,這個舞蹈的設計思想,我覺得它很大程度上反映的這種,給觀眾一種出奇的一種驚喜的感覺,這種出奇的驚喜呢,我就覺得它跟中國道家的兵法思想有很大的關係。

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比如一幅好畫,為什麼人看了不僅僅是感受表面的美,而且還會產生內心的激動、共鳴;而臨摹的作品幾乎就沒有這種感覺呢?其實就是作畫者本人的內心純淨、道德修養都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戴東尼:中國古代許多著名的畫家和詩人,都是非常注重自身的品德和修行,許多人還是修煉者,就舉一個例子來說吧,著名的北宋山水畫家郭熙,他就是一位修行者,這在他的兒子郭思所著的《林泉高致集》中就曾經有記載,他說他的父親是一位修道者,同時他還記載了他父親每次在作畫之前,先要明窗凈幾,左右焚香,然後就好像要迎接重要的賓客一樣,之後呢還要在自己的心情非常穩定,在這樣的狀態下呢,才進行作畫,可見中國古代的許多畫家對自己繪畫的要求和德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中國古典舞就是需要表演者自身內心的純淨,道德的修養,對人性的感悟達到相當高的純淨的時候,表現的舞蹈才能達到至善至美,才能令觀眾感動。什麼人才具有這樣的素養呢?中國古稱神州:就是神來到的地方。我們的文化被稱作是神傳文化。它是一個通天的文化,它的頂端連著天上。一個人,在這樣的文化中修煉自己,他的心境和智慧就能夠達到超越世俗的境界。如果他是一個藝術家,他所創作出的藝術的靈性和感染力也自然是在九天絕頂之處。

戴東尼:再說到中國古代的繪畫,我們所最常見的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題材就是山水,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古人這麼喜歡畫山水呢?我想這和中國傳統的一個理念是有關係的,也就是「天人合一」。我們所常見的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往往都是把山和水畫的非常的龐大和宏偉,而把人就畫的非常的小,人就好像溶於大自然之中,和大自然相比人非常的渺小,什麼也不是,這也證應了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和一」中所講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那麼自然就成為山水畫非常重要的一個 象徵,其實它也是中國傳統中,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 象徵,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之前,我們還可以見到一個非常常見的題材,也就是神佛,那這樣的題材往往都是在一些石窟中,和一些壁畫中所呈現出來的。

中國古代科學是立體,全方位的,認為地上的人和天之間有緊密的內在聯繫,人們可通過觀察天象,而看出人間大事的出現和發展。例如,《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去世前通過夜觀天象,看出自己不久於人世,這是不可改變的「天意」。這種天和人之間存在「天人合一」的觀點,是中國正統文化中的哲學和科學的重要理念之一。

章天亮:中國文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叫全息性,我們都知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叫《高山流水》,就是俞伯牙在彈琴的時候,他在心裡想著高山的時候,鐘子期就可以從琴聲中聽到高山,他就說:「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當俞伯牙心裡想著流水的時候,那麼鐘子期他就從琴聲中能聽出流水,他說:「美哉湯湯乎,意在流水,」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就是當一個人,在心面想什麼的時候,他是可以通過琴聲來表達他這樣的一種感情,這個也是中國文化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全息性,這種事情我們現在看來的話,好像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在《史記》裡面也講過一個類似的故事,就是講孔子,就是《史記》裡面有一章叫《孔子世家》,他講孔子跟師襄學琴,一連十天他都彈同一個曲子,師襄就聽孔子這個曲子彈得已經非常好,他跟孔子說:「你可以練別的曲子了」,孔子說:「不行」他說:「我對技巧還沒有很熟練」,他又練了一段時間,師襄說:「你去練下一個曲子吧」,孔子說:「不行,我對這個作曲者的情感還沒有掌握」,他又彈了一段時間,他說:「情感我也掌握了,可是我還沒有體會到作者的意境」,他又彈了一段時間,就是孔子又彈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突然顯出神情很肅穆的樣子,接著又顯示出這種志向遠大的樣子,眼睛看著遠方,他說:「我知道了,作曲的這個人身材黝黑,身材也比較高大,他的目光深邃而明亮,有著統治四方的王者的氣象」,他說:「這個作曲者一定是周文王」,他連作曲者本身的這個形象,他的眼光都能夠體會出來,師襄聽到孔子說這句話之後,就離席,就離開他的座位,向孔子拜了兩拜,他說:「你知道嗎,我的老師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文王操》」,我們看到實際上就是說,當你真正進入到這個曲子的意境中的時候,你能夠還原出作曲者他的這種心態,意境,甚至連作曲者的形象都能夠還原,就是說這個曲子就不僅僅是這個曲子的本身,它包含了作曲者全息的那個特性在裡面,我們看到這個神韻舞蹈團的這個演出,他為什麼這麼好看呢,它不僅僅是技巧的高超,更多的話,是因為表演者本身他們心裡面所懷的那種高尚的道德和他們那種高遠的志向,通過他們的動作表達出來了,而這個東西又能夠被觀眾所接受,我們覺得這個美呢是超越世俗的,是因為表演者的意境本身是超越世俗的。

曹逸:中國古典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它和石窟的壁畫,和雕塑也有著很深刻密切的關係,因中國古代的這個雕塑和壁畫,很多都是描寫人們對神佛的這種崇拜和敬仰,比如說像敦煌,莫高窟,人們就叫它千佛洞,那裏面雕塑的繪畫的這些東西,都是表現神佛的各種手勢,姿態,人們看了這些壁畫以後,覺得這些很美,又根據這些手勢和姿態,它編成了舞蹈,其實可能這些舞蹈藝術家們,他們並不知道,在他們看起來很美的舞蹈,很可能就是佛的手印或者是修煉的故事。

戴東尼:其實中國古代許多畫家和雕塑家,他們都是信佛或者信道的,甚至本身也是修煉的人,中國古代許多舞蹈者,他們同樣也是信佛或者信道,甚至本身也是修煉者,因此他們往往把他們所看到的,尤其在一些石窟中和壁畫中,和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些神佛的姿勢,一些仙女的姿勢就用到了編舞中去,為什麼中國傳統的古典舞,它的背後的韻味是那麼的強,也是因為這些姿勢,其實是超出人這一層的姿勢,因此都帶有這種非常特殊的一種韻味在裡面,所以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化來講,無論是繪畫方面,還是前面講到的中國園林方面,或者是舞蹈方面,都包含著這種特殊的韻味,一個舞蹈者,他對神佛敬仰的程度,他對神佛崇敬的程度,而他這個敬仰的純淨的程度,都會影響到他在舞蹈中,對這個舞蹈主題的表達。

曹逸:中國古典舞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獨立的訓練體系,那麼也培養出來了一些有專業技能的舞蹈人才,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當今的中國舞臺上,卻很難看到有純正中國古典舞風格的一些劇目,那麼這和人類文化的變異,以及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摧殘和破壞分不開,那麼就共產黨它的宣傳與毒害,使整個中國社會的道德急速下滑,特別是它們宣傳無神論,那麼就使人失去了對神佛的尊敬和信仰,也使人呢,就是失去了自覺的,對自我道德的這種約束力,也就很少見到人那種應該有的,比較純潔的心態。在這種整個社會大環境的這種背景之下,也使人很難去表現出來人類應有的那種正確的,美的藝術。

主持人:看過新唐人新年晚會的很多觀眾對晚會都有這樣的評價:那些節目不僅很美,而且很感人。這對於一個以舞蹈為主的晚會可以說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評價。那麼為什麼她能打動人心呢?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叫「文如其人」,就是文章的格調和作者的操守是在一個水平的。那麼把這句話擴展一下,我們也許可以說「舞亦如其人」,舞是舞蹈的舞。當人們看到美麗的舞蹈的時候,會感到眼前一亮。如果這舞蹈不僅美麗,而且還散發著善,純潔和慈悲的能量的時候,人們看了就會感到心頭一震,有一種心靈被淨化了的感動。所謂,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對於真正打動人心的藝術,我們首先應該感謝的應該是藝術家超然,美麗的精神境界。如果說我們的文化在上個世紀的近半個世紀中被人為的切斷是一種莫大的不幸的話,今天的新唐人新年晚會可以說是在這個不幸中帶給人希望的重大轉機。不僅是她的韻味,思想和表現形式繼承了真正的傳統文化的衣缽,更重要的是她周身所洋溢的前所未有的善,純淨和光明給每一個看過她的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個印象開啟了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希望。世事關心,我是蕭茗,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次再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7/5/27/44426b.html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