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訪盧雪松(1):超越恐懼 汪信直擊要害(圖)
 
2007年11月5日發表
 

盧雪松手持「林昭獎」獎牌(盧雪松女士提供)
【人民報消息】安徽政協常委汪兆鈞自10月26日發表致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公開信後,得到海內外各界的支持,並通過互聯網廣泛流傳。

中國作家、前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教師盧雪松女士11月5日接受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時表示,汪先生直言不諱地說到了當前中國存在問題的方方面面,甚至對衆多敏感事件也敢於直擊要害。這封公開信的發表,當然有汪先生本人的獨特個性氣質的原因。不過時勢造英雄,汪先生的勇敢宣言是與大環境的變化直接相關的。近十年來,中國的民間社會正蘊積起了強健的自治力量,可能是汪先生最終有此義舉的一個主要動力。

盧雪松表示,醫治社會沉屙從停止對法輪功羣體的迫害開始。只有停止對法輪功羣體以及其他善良的精神信仰羣體的迫害,停止對普通民衆基本人權的迫害,才可能重歸天賦人性的合理基點,重歸一個健康的文明社會。

盧雪松表示,這封公開信的逐漸流傳,必定會帶給大陸社會一個新的精神氣象。由英雄來改變的歷史,只是一個恢宏開場,一個好社會的實現,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點點滴滴的躬行努力。

盧雪松系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會員。1996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後,進入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任教。2001年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職研究生班。2005年5月,盧雪松無故被所在學院剝奪授課權。其申辯文章被網友熱烈討論,中國知識界許多著名人士紛紛聲援,成爲2005年文化熱點之一。同年9月,盧雪松被當局以莫須有的罪名勞動教養(所外執行)一年。2006年9月,被學院調至圖書館工作至今。

以下是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盧雪松的第一部份內容:

汪信直擊敏感事件要害

記者:您看完汪兆鈞先生的信的總體印象是什麼呢?最有共鳴的是哪部份呢?

盧雪松:讀汪先生的信,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它的不同一般。信中汪先生直言不諱地說到了當前中國存在問題的方方面面,甚至對衆多敏感事件也敢於直擊要害。記得我剛讀完後,心情一下子變得愉快,就覺得汪先生這個人的性格,至少有一點我很喜歡:爽快、明亮。剛讀完時,心情多少有些興奮,不過很快還是冷靜下來了。

對我來說,這篇公開信中最惹眼的是對信仰自由、言論自由的呼喚,因爲這個問題也一直是我關心的問題。在這部份中汪先生嚴正呼籲,要求停止對「法輪功」修煉羣體的打壓與迫害,這讓我很受震動。

至於汪先生自己認爲公開信中「最敏感的議題是『羣衆創造葉利欽』,呼籲大家羣發短信。」顯然那一部份最有創意,也最有詩情。但冷靜下來想,那並不是汪先生的直接呼籲,那屬於他對未來的美好想像。總不會有人對別人的想像也要橫加干涉吧。

汪先生的品質是高貴而稀缺的

記者:原陝西電視臺記者馬曉明表示,汪先生的這種勇氣來源於這麼多年來經過反思後實實在在的真知灼見,對自己觀點的自信、堅信,以及對事實真相、對正義必勝的正信。您對此如何看呢?

盧雪松:是啊,汪先生本人相當樂觀,相當自信。這也引發我的思考,汪先生是如何超越恐懼的?生活在一個嚴厲社會中,這個社會具有多年高壓控制的制度傳統,我們如何能戰勝、超越並最終化解內心恐懼?

在現在的中國大陸,內心恐懼似乎成了人們恢復精神自由時必須克服的主要的屏障。恐懼已經內化到人們的深層意識之中。這種情況的形成,主要是由於1949年以來各種大大小小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這就像馴獸一樣,我們知道,通過反覆的訓練,連鷹這樣的猛禽也會被馴服。而動物一旦被馴服,你給它自由它倒反而不習慣了。多少時候,正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恐懼限制着、阻礙着我們朝向自由的腳步。可我們是人,作爲人的本性的自由意識不能就這樣被制服呀。

我想,有這樣一些人格因素可能對克服內心恐懼會非常重要:個體精神成長的內在動力、對社會的責任感、正義良知賦予的勇氣、對良善的思索追求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人性的信任,並由這信任生髮的堅定樂觀的信念。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內心恐懼,實現人之爲人的根本價值。汪先生的言行印證了他並不缺少上述的品質。具有這樣品質的人在當下的中國大陸顯然是非常稀缺和高貴的。我想這封公開信的逐漸流傳,必定會帶給大陸社會一個新的精神氣象。

(待續)

購票從速!新唐人「聖誕奇觀」晚會看的就是奇觀



 
分享:
 
人氣:18,12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