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不知天上宫阕 今夕是何年?

——科学家发现宇宙的巨变与地球两极的倒转

周正

【人民报消息】人们常用斗转星移来形容这个社会的变迁和一些大事的发生。而最近天文学与地质学的新发现居然真的表明现在天体在变迁,而且地球两极或许也会转向。

(一) 星体

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在广阔的宇宙中发现了无数奇妙的现象,包括宇宙加速膨胀,大量的伽马射线爆发(Gamma Ray Burst),超新星爆发(Supernova),众多星系或星系团的剧烈碰撞和重组以及新星系的诞生,无数新星体正在诞生,显示宇宙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内重大的天文发现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多得多,因此科学家们把这段时间称为天文学的“黄金时期”。

据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网站的报导。科学家早在1998年发现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现象,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而按照当时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应该是因为星系之间的引力而收缩或减速膨胀。于是科学们认为有一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在推动宇宙的膨胀,因为科学家们观测不到这种能量,所以称之为暗能量。这种暗能量占了宇宙物质总量的70%。2004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认为“暗能量”确实存在。观察显示,银河系正在以一种加速度飞离宇宙中的星系。天文学家认为,按照这样的模式,银河系将越来越孤独,宛若宇宙中的孤魂野鬼。

此外,还有频繁的星系和星系团簇的碰撞和重组、星系的诞生或毁灭,频繁的超新星和伽马射线爆发,大量星体的产生或毁灭。即使银河系和太阳系内也有很大的变化。[1]

浩瀚的天宇中,究竟在发生着什么呢?

(二) 地球

据《科学》杂志2006年9月8日报导,科学家们证实地球的两极有时会出现大幅度的转变。

报导中说,科学家们曾经在澳洲和中国的地质考察岩石样本中发现了这一点。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法国的地质学家从挪威的岩石样品中又找到了新的证据。从过去2千万年的地质沉积物来看,北极的方向调转了50度还不止,这个变化相当于从阿拉斯加(或者是西伯利亚)到赤道的距离。[2]

不少人也在关注这一现象。事实上,据印度日报(Indiadaily)2005年3月1日报导,海德拉巴德(Hyderabad)的一家公司的研究人员预言2012 年地球和太阳的磁极将发生逆转。地球磁极逆转是指地球磁场的北极和南极发生对调,在这个过程中地球将经历在某个时间点上没有磁场的状态。[3]

根据海德拉巴德模型,地球和太阳的磁场在转换除了可以造成电力失效和候鸟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外,还有其它的严重后果,包括: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免疫系统将明显削弱;地壳变动会有更频繁的火山、更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地震和山体滑坡;磁场减弱造成宇宙射线成倍增加,导致的放射污染会造成更多的癌症;小行星可能会更容易接近地球;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等。

其实,早在古代玛雅文化中,就有类似的介绍。根据玛雅人的历法,从1992年到2012年这二十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進入了一个历时五千二百多年的“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而且还预言,2012年的地球磁场会转换。

我们生活的地球,要面临的是什么呢?

(三) 人类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到底会发生什么,但有一点,从天到地,将会有一场大的变化。

古人将“天地人“称作三才。其实,天地的变化,与人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只是因为其结果会影响到人,也许其变化的原因也与人类息息相关。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悠悠见南山”到现在的严重污染、土地沙漠化;从“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到今日的黄河断流及众多大坝引发的生态危机;更重要的是,从“仁义礼智信”到当前的物欲横流及“人为不己,天诛地灭”的人生理念,反差之大,触目惊心,令天地震惊!干旱、洪水、蝗害、沙尘暴、传染病等灾难的出现是否也与此有关系呢?

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事情,从楼兰古国的消失、古城庞贝的湮灭、到古巴比伦文明的衰亡、以及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不难看出道德沦丧后遭天谴的命运。

或许,我们还有机会。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管是诺亚方舟、民间传说、还是古今中外的预言,也都点出了善良者会被救度的情况。比如,隋朝的《步虚大师预言》的最后部分也讲到:“世宇三分,有圣人出。”

也许,从天上到人间,现在的确是个不一般的时代。那么,我们自己,又将作出什么选择呢?


参考资料:

1.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3/4/31375.html
2. http://www.sciencemag.org/
3.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3/4/31404.html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9/15/41649.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