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一代书圣王羲之
 
秉竹
【人民报消息】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作为一代书圣,王羲之在传颂在中国书法史的名作相当的多,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

王羲之出身于书法世家,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每每苦练书法,一共写掉十八大缸的磨墨水。他练字时,总是凝眉苦思,废寝忘食。每到一个地方,更是跋山涉水,到处寻找历代碑刻与书法资料。

东床快婿

王羲之20岁时,有一天,太尉郗鉴派门生阮裕到宰相王导家去为女儿郗浚挑选女婿,这些刻意打扮的王公贵族,无不卯足了劲,唯盼雀屏中选,唯独王羲之毫不在意。

之前,在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一事早忘光了。

王羲之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阮裕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

阮裕把王羲之袒胸露腹的事,禀告郗鉴,郗鉴不禁拍手道:“真有此事!好一个任性率真,胸襟豁达的公子呵!”打听后知道是王羲之,后来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他。

错把墨汁当醋酱

王羲之勤练书法,常常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乃至厕所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了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每当写完字,王羲之就在门前的水池里,洗毛笔、砚台。时间一久,那口池水都染成了黑色,因此,当时人们都把那口水池称为“墨池”。

有一天,王羲之正聚精会神地勤苦练字,甚至忘记吃饭,他的妻子郗浚叫家僮给他端了一盘馒头和一碗醋蒜酱。家僮几次催促他趁热快吃,王羲之都只是随口应和,专注到不把吃饭放在心上,依然一味地凝神苦思字体的结构,家僮只得去禀告夫人。郗氏走进书房,看见王羲之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又赶紧吐了出来,而且嘴角尽是黑黑的颜色,看见夫人才笑问道:“这醋蒜味道不对啊!”夫人又急又疼的把他手中的馒头抢下:“相公!墨汁怎么可以当醋蒜呢?”

入木三分

王羲之年轻时并非当代最有名望的书法家,乃至到53岁时,他依然非常认真地临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练,经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练字,因而腕劲沉稳,笔力遒健,写出的字,真是出神入化。

有一次,王羲之去探望一个朋友,那位友人正巧不在家,于是他走进朋友书房,在茶几上写上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想把他写的字擦掉,可是却总是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木工拿去雕刻时,才发现这木板到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汁呢!因此后人称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千里送鹅毛

在一个晴朗的月夜,王羲之独自闲步在山阴道上,忽听得一声声嘎嘎的鹅叫声,他发现在寺院前面的鹅笼里,有一只像白玉似的鹅,王羲之欣喜若狂,走了进去,看见有一道士正埋头认真地在写字,老道士惊喜地招呼他,王羲之知道老道士抄的是黄庭经,一时兴起,询问:我可以代劳吗?老道士求之不得呀!

王羲之专心致志地书写,非常秀丽的字体,令人赞叹!等王羲之一口气写好后,天已蒙蒙亮;老道士见状,眉飞色舞,连声道谢:“右军今天的书法,真是人间仙品呀!”王羲之告别前,老道士把白鹅相送,且说了一段令王羲之颇为纳闷的话。

王羲之非常高兴,在归途中,他几度思索老道士的话中玄机:“山阴道士今飞去,人间留得‘黄庭经’。”果然,当他再回头时,所有的寺院、鹅笼、道士,都化为乌有,手中的鹅,不久也飞入天边了。

当王羲之再一抬头,看见飘在天上的老道士,正骑在鹅背上,向他招手说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右军再见啦!”

之后,王羲之再看看自己手中,却只是拿着一根鹅毛罢了!

戒子书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年少时在书法世家中耳濡目染,对研习书法兴致高昂,常常得到父亲王羲之和长辈的称赞。被夸多了,不禁骄傲自大,以为自己的功力已深不可测,甚至可以取代父亲的地位,因此不免疏懒,对临池练帖的事,就不再下工夫了。

有一天,王羲之奉诏到京城,临行前家人以酒替他饯行,当王羲之喝得微薰时,一时书兴大发,提起笔来在墙壁上题了一首“戒骄诗”给王献之。面对墙壁的戒子书,心高气傲的王献之并不服气,他就照着墙上的字,每天临摹几十遍。他父亲回来前,偷偷的把墙上的字抹去,在原来的地方模仿父亲的字迹重新写过,十分得意的王献之左瞧瞧、右看看,自认无人能分辨字迹的真假。

几天后,王羲之回到家里,看到墙上的“戒子书”,不禁纳闷,仔细观赏良久,竟搔搔头,叹了口气说:“那晚莫非老酒喝多了,写出的字竟然如此拙劣,唉!”当时正在凝神谛听的王献之,顿时脸红心跳,惴惴不安。之后,他终于明白不下苦功夫是成不了书法名家的。

兰亭集序

从会稽往南走有一座兰渚山,兰渚山上有一座精致的亭子叫兰亭。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公元353年晋穆帝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至亲好友与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来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那天大伙诗兴大发,酒酣耳热之际,大家集思广益,共写了37首诗,王羲之把诗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自己做了一篇序文,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这就是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猪的地位怎了得(图) 2006/9/17 (19,748次)
小笑话:李长春传授升官秘诀(图) 2006/9/16 (34,916次)
民谣:只有这玩意通行无阻(图) 2006/9/16 (27,111次)
瞧大板牙!十七届政治局委员人选出炉(多图) 2006/9/15 (50,716次)
新华网今日头版头条是冲着胡温去的(多图) 2006/9/15 (36,969次)
闲话少说──开会!(图) 2006/9/15 (19,462次)
贾把球踢给乔石 曾争军权大骂罗干(图) 2006/9/14 (40,639次)
访欧焦点!“欢迎温家宝,惩办江泽民”(图) 2006/9/14 (26,504次)
中共斩断罗长福的这根“情丝”(图) 2006/9/13 (28,925次)

出这事不新鲜!有江鬼和婊子陈盯着(图) 2006/9/13 (34,906次)
最新奇闻!《江文选》推销办法忒绝(图) 2006/9/12 (37,969次)
令人动容!一个非说不可的新闻报导(多图) 2006/9/12 (30,513次)
遭五万余人拦截 曾庆红挨宋平乔石面斥(图) 2006/9/11 (45,823次)
女童被害引出的事态发展比想像还离奇(图) 2006/9/11 (18,522次)
挪威的小偷及时提醒了我(图) 2006/9/11 (18,304次)
高招!陈良宇耍混的筋往回抽抽儿(图) 2006/9/10 (44,362次)
两奇闻规定!张高丽反对只和老婆上床(图) 2006/9/10 (51,013次)
江大便干燥!小胡人马已控制沪媒体(多图) 2006/9/9 (38,693次)
轰动欧洲的神秘绑架案与中共有关联(多图) 2006/9/9 (28,270次)
太宝贵了!照着做,你不仅是回味无穷(图) 2006/9/9 (30,641次)
!新华网为这张图片可着大嗓门吆喝(图) 2006/9/7 (31,213次)
匪夷所思!这2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图) 2006/9/7 (39,328次)
诡秘!毛泽东最后的生日(图) 2006/9/6 (38,693次)
胡常念这紧箍咒 江毫无还手之力(多图) 2006/9/6 (39,072次)
作贼喊抓贼 流氓判人流氓罪 2006/9/6 (16,993次)
新华网9月5日首页要多绝有多绝(多图) 2006/9/5 (30,490次)
江抓高智晟!军队要暴力推翻共产党 2006/9/5 (28,925次)
原因在此!举世罕见的灾害发生在江身边(多图) 2006/9/5 (31,439次)
加拿大现总理让中共夜夜失眠(图) 2006/9/4 (32,555次)
李金华成贞节牌坊 北京这场风暴停的急(多图) 2006/9/3 (31,156次)
挪威"烽火台"上望神州(多图) 2006/9/3 (18,684次)
新华网刊登这张图片没有考虑后果(图) 2006/9/2 (28,710次)
一个元朝小故事,这富翁不是傻冒儿(图) 2006/9/2 (27,065次)
逗!新华网佐证──入团就晕菜 2006/9/2 (26,667次)
中共把中暑死人看成是最高机密的原因(多图) 2006/9/2 (22,393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