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唐人聖誕晚會獨唱演員白雪(多圖)
 
2006年11月17日發表
 

白雪在2005年的新年晚會演唱《思故國》。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電視臺聖誕晚會將於12月19日至24日在紐約百老匯彼康劇院 (Beacon Theater)上演。該電視臺於10月29日在紐約舉辦了向各界推介節目的《神韻》晚會,精選歷屆晚會內容,邀請新聞界、財經界、評論界和政界人士共同欣賞,以期讓觀衆更深入了解新唐人節目的特點和品質。

據大紀元報導,《神韻》晚會旨在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神韻,通過各種舞蹈、舞劇及歌唱傳頌東土神傳文化之精華,讚美人性和生命,表達中國人「敬天知命、重德行善」的生活態度。晚會節目雖內涵豐富深刻,但形式上卻通俗易懂,因此無論老少婦儒,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能看懂。

以下爲觀衆介紹在今年新唐人聖誕晚會和新年晚會節目中的歌唱家--白雪其個人簡介及演出的相關面供讀者欣賞。(圖片來源:大紀元)




白雪簡介

被譽爲抒情女高音歌唱家的白雪,其歌聲融合了美聲和民族唱法的特點,甜美圓潤、獨具韻味,曾獲全國電視金牛杯大獎賽藝術成就獎,並多次應邀到世界各國演唱,深受觀衆喜愛和青睞。自前年起在全球華人新年晚會上獻唱後,許多觀衆們紛紛讚歎,聽白雪的歌是一種優秀的藝術作品才能帶來的享受。

歌唱天賦與生俱來

白雪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歌唱天賦與生俱來,無論什麼歌曲,只要她感興趣的,聽上兩遍就能琅琅上口。白雪回憶起年少時期,她說:「六歲的時候我就上了舞臺表演,當時不緊張也不怯場,只要一開口,就唱的很自如,獲得觀衆們熱烈的掌聲。」進小學後,她參加文藝宣傳隊及市少年宮的聲樂培訓,其母親省吃儉用地爲她買了一把小提琴,並請省歌舞團的首席老師到家裏教授琴藝。


白雪說,學習小提琴對她的歌唱事業很有幫助,十多歲時,部隊歌舞團到長春招收文藝兵,因爲競爭激烈,當時就是帶着小提琴應試,自拉自唱,結果被兩個部隊專業的歌舞團錄取;後因考慮離家近,選擇進入瀋陽軍區歌舞團,從此走上了專業的藝術之路。

進了部隊歌舞團後,爲接受專業培訓,老師將白雪送到瀋陽音學院進修。在音樂學院裏,白雪學的是美聲唱法,經過專業的培訓過程,其融合了美聲和民族唱法的特點,所以演唱出的歌曲獨特而優美。白雪說:「當時因爲是部隊歌舞團,訓練的同時也要從事舞臺演出,因此曾走遍中國許多城市。過年過節時,要到偏僻的邊防部隊慰問,不論嚴寒酷暑,有時也要和部隊、連隊的戰士一起進行打靶、射擊等實戰演習。」刻苦的軍旅生涯除增廣了其見聞,也磨練出白雪堅毅的個性。

感嘆國內藝術淪爲中共宣傳工具


白雪回憶起小時候,她說:「我當時受到的教育是舊社會啊、窮苦人民受地主、資本家的剝削啊,人們怎麼怎麼樣吃糠咽菜,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新社會是怎樣怎樣美好;在部隊所演唱的歌曲,幾乎都是歌誦黨、歌誦領袖的。歌唱藝術是人們用來表達正常生活和抒發人們的情懷,而那種歌誦所謂的偉人,什麼爹親孃親不如毛主席親,天大恩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啊,一說到偉人就熱淚盈眶啊,我想這是發自人們內心世界嗎?肯定不是的。」

移居到加拿大後,白雪發現,國內外的環境差異很大。在國外,人們喜歡唱什麼就唱什麼,唱的歌曲隨心所願。她說:「國外的環境讓我真正感受到,作爲一名藝術家能夠發自內心地演唱觀衆喜歡聽的歌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特別是能自由地演唱棄惡揚善、尊天敬神、表現中華正統文化內涵的歌曲。」此外,典雅、溫柔,表現自然生活、人性情懷、和純潔愛情的歌曲也是白雪鍾愛的歌曲類型。






對生命和歌唱藝術的領悟源於修煉

修煉法輪功多年的白雪表示,在沒有修煉之前,總覺得唱不出歌曲真正的神韻,卻又很難突破和超越。但修煉後,對生命和歌唱藝術有了全新的領悟,現在無論唱什麼歌曲,都覺得有一種力量和底蘊,並有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穿透感,因此唱起歌來輕鬆自如。她認爲,這與其修煉後心態達到的意境有關。

白雪認爲,音樂是一種高尚的藝術,也是人們心靈狀況的整體反應。好的歌曲和好的音樂,不但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並能啓發人的善念。她說:「一名歌手要想把和善的意境表達出來、提高人的道德素養,不僅和技巧有關,還與人的心靈有直接關係。如果演唱者心裏裝的是好的東西,內心祥和寧靜,唱出來的歌曲一定對人們有好處。」

在歌唱生涯中,透過不斷的探索與完善,白雪已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在舞臺上,她強調和觀衆的互動效應,希望能用歌聲和觀衆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聽過白雪演唱的觀衆說:「白雪的歌聲很好聽,音質很美,很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她是用心在唱。」

白雪認爲,對於一名好的歌手而言,除了好的音色之外,每一首歌曲吐字要清晰,並把個人對歌詞的理解,通過演唱將感情全部抒發出來,就能夠得到觀衆的認同與共鳴。

新唐人聖誕晚會即將登場,白雪也將在晚會中演唱數首動聽歌曲,其純淨清麗的歌聲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
 
人氣:18,48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