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时事 › 文章: |
为中国准备过渡政府
对于那些对中国社会在转型期间可能出现社会动荡和对“后中共时代”政治格局心存疑虑的人,我们更应该向他们讲清楚“九评”和退党对于中国的建设意义。因为他们自认为是目光远大的人,如果看不清第二步,就不敢或不愿迈出第一步。这里不仅有中国的“知识份子”,也有西方的政要。 2005年3月19 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DC的国会山前举行了庆祝37万人退党的集会。我当时谈到:“外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并没有摧毁中共,今天我们看到精神的力量正在解体中共。这是我想提醒所有人注意的——改变中国的第四种力量。”同时也谈到了,这是中国和平转型到自由社会的开始。[1] 几个月以来,我们反复强调退党将推动中国的和平转型,具体的数据和论证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请参见[2]和[3]。高智晟律师和唐子、今钟、羽林翼等作家学者也在触及这个和平转型的问题,但是只有这些人的努力仍然不够,还需要普通民众的广泛共识。只有中共才把“彻底打碎一个旧世界”作为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前提,而实践证明,中共这个邪教组织只有破坏性,而没有丝毫的建设性。 “九评”与退党的建设意义在于:我们对于现状采取“好的留下,坏的去掉”的态度。对每个共产党员的个体来说,留下他们好的一面(人性),去掉他们坏的一面(党性)。对于每一个党外人士来说,留下他好的一面(良知),去掉他坏的一面(党文化的洗脑)。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留下他好的一面(政府职能),去掉他坏的一面(“党的领导”)。 可以说,“九评”与退党,对于中国人、对于各级党员、对于整个国家进行剥离“中共邪灵”附体的操作,这种剥离是无痛苦的剥离,是从肉眼看不到的空间进行剥离,是个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过程。 如果说,和平转型的意义还仅在于从“共产社会”到“非共社会”的过渡,那么“九评”退党推动的社会和解运动,则对“后中共”的中国意义深远。详细内容请参见[2]。 深想一步,退党不仅仅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转型之路,也不仅仅开启了全社会的和解之门。如果说法轮功的传出标志着中国社会道德重建的开始,法轮功的迅速发展使所有法轮功弟子走向道德升华、境界提高的大道,那么“九评”和退党运动,就在把这种道德觉醒推向全社会,无论是否是法轮功弟子,都能在退党这一场正邪较量中达至良知的复苏。这种良知复苏,为未来的中国准备了道德基础。 中国的正义力量正在退党运动中进行整合。如今已经整合了将近700万人。 再进一步分析。我们知道,“九评”是九评“共产党”,而不是九评“共产党员”,因此这实际上是对所有党员和中共附属组织成员的一次挽救,这里面要救的人还包括胡锦涛。让他们有一个告别中共邪教,选择新生的机会。这种浩荡的慈悲是史无前例的。 当然,至于每个人是否愿意回应这种挽救,那就是其个人决定了。有鉴于此,每个党、团员在读“九评共产党”的时候,不妨暂时放弃他的党员身份,站在“党外”去读,读过了之后,再想想是否还要回到“党内”。先置身于共产党之外去看清中共的罪恶,然后再反思自己在中共体制内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因此而忏悔赎罪——退党并广传九评,劝退其他人。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中国的转型和未来的安定,那么我们还要看到:“九评”和退党所凝聚的正义力量也为中国的“后共产党时代”准备了过渡政府。 首先,退党的人是有良知的。在中共仍然掌握着暴力机器的情况下,退党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利益很可能会受到损失。甘冒风险也要做正确的事,没有良知是做不到的。 第二,退党的人是有理性的。他们能够跳出党文化的洗脑,用自己的理性去分析问题,对中共的罪恶和谎言进行反思。 第三,退党的人是有眼光的,尤其是最初宣布退党的人。在中共貌似强大的时候,能够看到中共的虚弱,能够看到中共近期就会灭亡的结局,这是没有眼光的人办不到的。 第四,退党的人是有勇气的。“知耻近乎勇,”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难道不是勇气的展现吗? 如果一个人是有神论者,就要看到中共的邪教本质,就要知道离开中共是一件神所喜悦的事;如果是一个无神论者并有志于在后中共时代的政府架构中有所作为,也应该知道如果不唾弃中共,那么到中共被唾弃的时候,他们作为中共的成员也将被一同唾弃。 无论是相信“君权神授”,还是相信民主选举,未来的政府重任也只能落在告别中共的先行者肩头。离开中共越早,就越是良知、理性、眼光、勇气以及胸怀的展现,甚至是未来各级政府竞选时的选票来源。 法轮功弟子已经一再强调不参与政治,不谋求权力,“后中共时代”的中国更需要其他“有志有德”的人参与公共生活的管理。退党人数达到700万,对于胡锦涛来说“神和人民给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其他人,包括中共的各级党员、中国的知识份子、普通民众乃至希望在未来政府有所作为的人,所剩的时间何尝不是有限的呢? 参考资料: [1]. 改变中国的第四种力量 [2]. 退党是走向社会和解的第一步 [3]. 九评退党──中国的和平转型之路 2005年1月4日于华盛顿DC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