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馬來西亞應吸取歷史教訓 切莫助中共爲虐(多圖)
 
2005年8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辛菲8月13日採訪報導)馬來西亞政府自6月2日起數度扣押並禁止大紀元報紙在馬來西亞發行,理由是大紀元報導不中立,與馬國維持「馬中友好關係」的立場和政策不符。至目前爲止,馬國政府尚未決定是否要放行大紀元。

國際記者協會和多個人權組織已發表聲明譴責馬國政府的做法違反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呼籲放行大紀元,並密切關注事件發展。大紀元記者辛菲8月12日採訪了政論家凌鋒先生。凌鋒是印尼華僑,他曾說他五歲就開始受中共的欺騙。下面是訪談摘要。

政治壓力和經濟利益

馬來西亞之所以封殺大紀元報紙,以「馬中友好關係」爲由,是受制於中共的政治壓力和經濟利益。他們一方面反共,一方面又懼怕中共,所以要適當的妥協。東南亞國家對中共政權害怕的心理是共同的,因爲離得很近,如果中共搞擴張,還沒到美國,他們就要先遭殃了。

不僅是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是類似。印尼將來也許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因爲最近印尼總統也訪問了中國,中國在印尼投資巨大,印尼還希望中國幫它製造導彈。這些都要付出代價,所以他們就要做一些令中共高興的事情。包括不久前中國遊客在雲頂無理鬧事,中國大使館插手,有關方面只能啞忍。

馬來西亞政府對大紀元時報經常批評中共感到害怕,怕得罪中共,就會採取一些行動壓制。

中共對海外華僑的滲透

中共雖然跟海外華僑說,你們加入哪個國家,就算哪個國家的人。但是中共會利用各種形式、手段對他們進行滲透,搞統戰,要他們愛國,不是讓他們愛自己所在的國家,而是要讓他們愛中共國。中共利用海外華僑的愛國熱情,極端狹隘的民族主義,混淆愛中國和愛中共的概念,對海外華僑進行統戰。

中共的統戰觸角無孔不入,尤其是對海外的一些華人政治人物。這次馬來西亞對大紀元的打壓是由一個華人副部長出面,部裏的其它官員對詳細情況都不太了解,或者,他們也樂得不了解,讓他去做,然後他將來自己承擔責任,自己面對出現的問題。

九評退黨衝擊中共

大紀元已經在馬來西亞發行一年多了,近日被扣押,而且內容是直接與《九評》、退黨有關的,說明《九評》、退黨對中共的衝擊很大,令中共恐懼。

馬來西亞華人佔30%,如果那邊的華人看了九評之後了解中共的邪惡本質,就不會經常幫中國說話,那麼中共對那裏華人的統戰就將告失敗。

另外,馬來西亞是中國遊客去得最多的國家之一。如果遊客看到《九評》、退黨的消息,知道中共究竟是什麼,更會把消息帶回大陸。這些都令中共恐懼,所以不擇手段對大紀元下手。

馬國不應忘記歷史


1948年,馬共第一次出動百餘人暴動,在古來市區僑亞茶室、
德裕隆酒莊開槍打死兩名年青人。
東南亞國家在50年代都是中共世界革命的直接輸出對象,馬來西亞也是受害者,正是因爲得到中共的支持,陳平領導的馬共進行了長時間的暴力革命,加劇了馬來西亞社會的族羣衝突,製造了衆多騷亂和血腥事件。對馬來西亞進行赤化和叛亂宣傳的馬來西亞共產黨祕密電臺當年就設在中國湖南。後來有一個學者徐澤榮在香港的雜誌上揭露這一點,結果被中共判刑13年。中共很怕這個問題再度揭開從而影響和這些國家的關係。但是,馬來西亞政府和人民不應該忘記歷史的教訓。

最近,因爲印尼和中共關係良好,印尼共產黨有些人要求平反,不久前,在首都雅加達,發生了一些衝突,當地的伊斯蘭教組織反對平反共產黨。爲什麼共產黨又跳出來?是因爲中共政權在印尼的影響越來越大了。這應當引起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的警惕。

2005年,馬來西亞首相ABDULLAH BIN HAJI AHMAD BADAWI曾指出,在馬共失去影響力後,大馬人民才享有和平與穩定。

大紀元客觀真實


這本書令中共感到恐懼萬分
馬來西亞政府說大紀元報導不中立,這是站不住腳的。馬來西亞也有人民日報,請問人民日報是不是中立的呢?請問在馬來西亞發行或播送的中共媒體是中立的嗎?

在海外華人世界有大紀元,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因爲海外的華文媒體絕大部分都被中共不同程度的統戰了。這種統戰,不仔細觀察,不一定能夠看得清楚。因爲他們有時也批評共產黨,但是在關鍵問題上,他們完全是跟着中共的指揮棒在轉。不會站在民主、自由、人權的立場上。

海外媒體中,大紀元時報敢講真話,尊重客觀事實,報導事實真相,維護正義良知,關注人權和信仰自由,敢於揭露中共的暴力和謊言。

馬國切莫助中共爲虐

對揭露中共邪惡本質的媒體進行打擊,臣服於中共,就等於是助中共爲虐。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舉動。一旦中共邪惡勢力立足,搞軍事擴張,那馬來西亞也難得安穩與和平。所以真正的安全來自於中共勢力的消減以致於最終覆滅,而不是與之爲伍。

對於此事,應該各方面給予聲援,給馬來西亞政府講清道理,讓他們認清中共的謊言,及中共對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全球的危害。

 
分享:
 
人氣:17,63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