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孩子們紛紛死去 教育部長陳至立躍升
 
作者:餘傑
【人民報消息】我收到了一封來自廣東的「讀友」的來信。寫信的是一名高中復讀生,由於我在很多文章中都討論到目前中國中學教育的弊端,他便以「親歷者」的身份告訴我許多切身的感受。我重視這樣的來信,寫信的人都會掏出心窩子來,告訴我許多被《人民日報》之類的「謊話大王」一層層地掩蓋起來的中國社會的真相。

這位學生在信中寫到:“在我們這裏,復讀一年可不是什麼新鮮事,復讀兩年、三年,甚至更長的都大有人在,作爲一名『高四』畢業生,我覺得我們的壓力是巨大的。這壓力不單單來自於繁重的學習任務,更大的是來自於這套制度爲我們營造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氛圍之中,每一雙眼睛都在關注著我們,父母、親人、朋友,我們深知他們是出於對我們的關心才這樣,但每每這樣想起,我就感到更大的壓力。在其他人眼裏,我們的前程,就在於我們每次考試的成績。成績好的被英雄般看待,成績差的卻有天壤之別的待遇。每當看到電視報紙對『高考狀元』的大量報道時,我都會立即轉移視線,爲什麼我們的主流媒體只會將『狀元』們大肆報道,而對那些自殺的落榜生卻隻字不提?”

他接著寫道:“二零零三年六月七日,就在高考前的第一天,浙江溫嶺一名女考生在考完第一科語文後不久就跳樓自殺了,她無法查收如此巨大的壓力,終於以死宣告與高考制度的徹底決裂!這並非空谷迴音,它每年都在發生,在我身邊就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我的一位同學,第一年考得不好,復讀一年還是落榜了,終於在第三年考上了一所普通高校,可就在她入學不久,我就得知她精神失常的噩耗!餘傑,你說過:那射向柔石、瞿秋白和聞一多們的子彈並不是人間最可怕的東西,更可怕的是那股逼得胡風、路翎變成瘋子,逼得老舍跳湖,、傅雷上吊得『看不見』的力量。但我不得不遺憾地指出:我們的高三學生不都生活在這股力量的陰影之下嗎?!”

就在我閱讀這封信的時候,新的一學期剛剛開學,我在網上看到幾則由於無錢交學費、無法繼續上學,幾個孩子走上自殺之路的消息。孩子們「前赴後繼」地死去,有的是因爲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利,有的則是不能忍受這套可怕的教育制度。他們的死亡無損於「帝國的偉大」,無損於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中那些「黨和國家領導人」矜持而高貴的微笑;他們的死亡無損於教育部長陳至立躍升爲國務委員,也無損於冠冕堂皇的「義務教育」的法令。「小康社會」的繁榮圖景遮蓋了他們靜悄悄的死亡,而習慣於歌功頌德的記者們也不會把他們的死亡當作「新聞」。

有人說教育是當今中國「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也有人說中共建政之後「最大的失誤就在於教育」。據報道,今年秋天,僅僅是寧夏省的一個貧困縣,有兩萬以上的適齡兒童失學。當地教育官員表示:「這些孩子面臨的不僅是失學問題,而且是吃飯問題,他們中的許多人連飯也沒得吃。」當越來越多西部地區農民的孩子因爲父母無力承擔昂貴的學費而不得不放棄上大學的機會時,「三個代表」就成了一個荒唐而辛酸的笑話。那些「自動」地成爲「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的中共官僚們,哪裏會把這些學子的前途和幸福放在心上呢?他們在忙忽著貪污受賄,忙忽著辦理外國護照和海外帳戶,忙忽著吃喝嫖賭種種事務。連扶貧款都會被私吞,連希望工程的捐款都會被挪用,在這個權力崇拜的國度裏,孩子當然是被大人無償犧牲掉的「無權者」。

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進入學校的孩子,也並不意味著就能「憑藉教育獲得解放」。相反,他們長期揹負著沉重的精神包袱,忍受謊言的薰陶,還要承擔升學的壓力。在中共嚴格控制下的各級教育機構裏面,許多教師都把學生當作「工具」和「符號」──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是學生的「身份證」,幾組簡單的數字比活生生的生命更爲教育者們所看重。大部分教師只關心學生的分數以及班級高考上線的人數,而不會關心學生心靈的成長和精神的健全。於是,我們看到了湖北黃岡中學這樣的「地獄學校」雨後春筍般產生,儘管這所學校每年都把數百名畢業生送進重點大學,但學子對母校卻唯有噩夢般的回憶;於是,我們看到了「神童製造商」聶其文被家長們奉爲楷模,儘管他的兒子聶願願十五歲考上名牌大學、成爲「少年天才」,但孩子卻對記者說:「恨不得將父親殺死!」於是,悲劇屢屢發生。中國的教育生產線生產出了無數的冷血動物和精神殘疾者,他們擁有名牌大學的學位,卻不具備普通人的愛心和良知,他們中有在美國槍殺導師的盧剛,也有用硫酸去傷害黑熊的劉海洋,還有貴州安順因爲不堪父母在學習上的嚴格要求而將父母毒死的十五歲的雙胞胎姐妹。

孩子們紛紛死去,或者四肉體的死亡,或者是精神的死亡。這是一個我無法迴避的問題:當我們對孩子的死亡熟視無睹的時候,我們民族還有什麼希望呢?然而,還是有御用學者滔滔不絕地談論「二十一世紀是中國是世紀」──我不知道,一個充斥著文盲和瘋子的國家,怎麼能夠領導世界、怎麼能夠主導全球文明的發展方向?

──二零零年年九月四日

(大紀元) 〔原題:學生之死〕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國務院部委首長「內定」人選曝光 江澤民密將陳至立被剔出教育部 2003/3/7 (18,151次)
哈爾濱教育局實行株連政策 法輪功學員子女不能考大學 2003/1/30 (13,581次)
今天不能不回顧!國際教育發展組織於2001年8月14日在聯合國會議上的正式聲明 2003/1/23 (14,614次)
史達驚爆教育部最新《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出籠內幕?(多圖) 2002/12/13 (18,682次)
請江主席閱後把此信轉交陳至立小姐(多圖) 2002/12/12 (22,735次)
海內外憤懣震懼中南海──中共教育部緊急澄清「岳飛仍是民族英雄」(圖) 2002/12/10 (20,554次)
巴勒斯坦:一個歪曲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 2002/9/23 (14,516次)
「江賣國」波及六大教育頻道 中共喉舌啞巴吃黃蓮 (圖) 2002/9/12 (17,742次)
天津驚現反江口號 《蘋果日報》稱讚李瑞環 2002/9/11 (15,887次)
胡錦濤的難題!江澤民要和被沒收護照的江綿恆出國避風(多圖) 2003/9/14 (31,864次)
羅幹在歐洲抖簌簌 何祚庥在大陸溲溲逗(多圖) 2003/9/14 (19,342次)
扔還來不及呢,胡錦濤,這壽衣萬萬不能穿!(多圖) 2003/9/13 (29,587次)
羅幹歐洲作盡惡夢 高層元老大開香檳(圖) 2003/9/11 (20,682次)
江家幫看了都倒吸一口涼氣(圖) 2003/9/11 (16,635次)
高層交鋒政治局醋溜軟蛋 與江曾翻臉吳官正堅決請辭(多圖) 2003/9/10 (38,566次)
羅幹想把董文華置於死地的原因揭祕(圖) 2003/9/9 (47,084次)
南京一宗400天解決不了的蹊蹺案 2003/9/9 (24,500次)
曾慶紅下死命令!軟禁王冶平 封鎖胡錦濤(多圖) 2003/9/8 (56,097次)

人民日報社長王晨,這篇文章拿不拿下去,你自己掂量着辦!(多圖) 2003/9/8 (23,307次)
財政黑洞頻添!朱暈倒兩次 會否輪到溫家寶(多圖) 2003/9/7 (33,270次)
爲何羅幹出訪上了飛機 新華網才出消息(多圖) 2003/9/7 (20,411次)
胡錦濤,用這樣的殺手鐧,你才能徹底打垮江澤民(多圖) 2003/9/6 (29,314次)
繼陳良宇之後!薄熙來今天也嚇得上新華網露面 2003/9/4 (21,791次)
江澤民的毒已經擴散全身(多圖) 2003/9/3 (40,398次)
通告全國!江澤民七月已做直腸癌手術(多圖) 2003/9/2 (30,900次)
江澤民的左臂終於露出來了(多圖) 2003/9/2 (32,645次)
瞧了老江今天這題詞和照片,俺不知該哭該笑!(多圖) 2003/9/1 (31,525次)
上海幫找不到幫主江澤民 江綿恆陳良宇求籤問卜(多圖) 2003/9/1 (31,013次)
江家幫不同意廢胡立曾 鄧六金去世元老對曾慶紅翻臉(多圖) 2003/8/31 (35,397次)
胡溫,既然開了頭兒,就闖出它一條血路來!(多圖) 2003/8/30 (21,756次)
江家幫,是摘掉你頭上這頂帽子的時候了!(多圖) 2003/8/29 (20,993次)
江不讓賈慶林政治自殺 民主派除毛像別有用心(多圖) 2003/8/27 (33,029次)
上海幫新華網上討要形象 律師鄭恩寵遭祕密審判(圖) 2003/8/27 (16,919次)
深宮小道吐真言!胡錦濤對「三個代表」的真實態度(多圖) 2003/8/26 (25,850次)
借力打江豈不快哉!尉健行句句專刺曾慶紅 李瑞環棒槌狠揍江家幫(圖) 2003/8/25 (32,426次)
元老們,動真格的,來支持胡錦濤(圖) 2003/8/25 (21,881次)
胡溫,看看網友們帶淚的幽默貼子!(多圖) 2003/8/25 (20,835次)
一張壓了五個多月才發表的老江照片(圖) 2003/8/24 (23,807次)
江胡較勁!陳良宇惹上麻煩了(多圖) 2003/8/22 (22,202次)
繼賈慶林之後!八面彈劾李長春被迫二次請辭(多圖) 2003/8/22 (41,016次)
國務院真急了!中紀委海陸空全方位旋風行動(多圖) 2003/8/21 (34,441次)
上海幫三千億元瓜分乾淨 湖北六高官潛逃一網打盡(圖) 2003/8/21 (20,244次)
怪圈!兩個中央外加一個辦公室 胡錦濤不敢下藥太猛(多圖) 2003/8/20 (26,137次)
軍隊內火山爆發 江澤民四處逃竄(多圖) 2003/8/19 (30,44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