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不同的原因在於,毛時代政治高於一切,且能得到人民相當程度認同,因此經濟只是局部問題,即使發生危機也不會影響政治穩定。今天則是經濟高於一切,人民也不再相信被當作門面的意識形態。缺乏意識形態說服力的政權只能以有效性代替合法性,這時的經濟危機就不再是局部問題,而正說明政權有效性的降低。一旦有效性降低,人民的服從隨之而降——就構成了政治危機。
在經濟改革順利的前二十五年,經濟發展被專制政權當作靈丹妙藥,以此化解所有社會矛盾。這在一時相當有效,但也製造了一種以「賄賂」買「穩定」的局面——即通過不斷給人們利益以換取服從,從而把服從和利益越來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有利歌舞昇平,無利羣起攻之——可以說有利則穩,無利則不穩,而這「有利」和「無利」的一字之差,能使看似穩定的社會說變就變。
在這種情況下,當政集團保持穩定的主要方法,除了鎮壓以外,就是讓中國的經濟之車不停地疾馳下去,不能有任何停頓倒退,連速度慢都無法保持穩定,更不要說出現經濟危機。然而經濟發展是有規律和週期的,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發展。世界幾乎每個曾被視爲經濟楷模的社會都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危機,導致蕭條或衰退,美國、日本是這樣,東亞四小、巴西、阿根廷、印度尼西亞都曾有過同樣經歷,何以相信唯獨中國經濟就能永遠疾馳下去?一個社會穩定還是不穩定,考驗不是在順利之時,更重要的是在挫折關頭。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無論是以生產過剩爲特徵的古典經濟危機,還是以金融風暴爲特徵的現代經濟危機,或是以出口鏈條中斷爲特徵的全球化經濟危機,都已積累下衆多爆炸性因素,隨時可能引發。不管其中哪個危機,都會導致失業、犯罪一類的社會危機,或引發各地動亂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單獨發生哪一個都已很難對付,一旦三重危機疊加,同時爆發,就是什麼力量也無法阻擋中國的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