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毛澤東怎能料到 中國吃了大虧 (圖)
1972年毛與美總統尼克松會見時,最後說:「俄國侵佔中國無數領土,我們提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希望美國幫助中國製止俄國侵略,否則美國也會受到侵略……」 尼克松臨別,以問代答幽了一默:「你們天天喊美帝從一切地方滾出去的口號是認真的嗎?」 餘味無窮,表面上給中共下臺階,似乎中共反美並不認真,實際上至少是說:你們前臺天天反美,後院卻步步被俄國侵吞,現在反過來要求我們幫助制止侵略! 機警圓滑的周恩來立即哈哈大笑,打圓場、和稀泥,化解了無言以對的尷尬。 尼克松一語道破中共上了俄國聲東擊西的老當: 今日俄國國防大學策略、戰略專家杜金教授在《地緣政治》一書中說:「俄羅斯的上策在於應引導中共向南部擴張,使其喪失對北部和西部的注意力」 事實上這正是俄國侵略中國的傳統策略,也是今天的現實策略。 1950年10月25日中共被迫鑽進斯大林的圈套,事實上已對聯合國宣戰,美國第七艦隊重返臺灣海峽,重新又看重已經放棄的國民黨政權。一萬五千名志願軍俘虜,作爲『反共義士』送到臺灣,大振軍民士氣。從此美中結仇20年,中共果然注意力向南,支持印尼共產黨奪取政權,以山地戰專家陳庚大將組成志願軍再一次以人命援助越南共產黨殲滅了法國軍隊,繼而又犧牲巨大人力物力抗美援越。 就在中共動員全軍全民天天吶喊:「美帝從臺灣滾出去,從全世界一切地方滾出去!」的同時,俄共卻天天在蠶食中國新疆與黑龍江的肥沃黑土,中共瞞著大陸老百姓,幹吃啞巴虧不敢聲張。 只在中蘇兩黨矛盾公開化後,才透出部分實情。 1964年11月,中國總理周恩來到莫斯科慶祝十月革命節時公開地指出「中蘇邊境糾紛每年多達數千事件」,這是外交辭令,都是俄國侵略中國,否則不會由中國提出,而俄國默不作聲; 兩年後,1966年5月20日陳毅外長直言:「從1960到1965年蘇聯侵略邊境事件5000多起」; 中共南面只顧反美,對北邊俄國侵略只有外交辭令表面應付,對自己的領土、主權反而不能「保家衛國」; 四年後中國文革大亂,經濟崩潰,俄共有機可乘,1970年10月公開要求中國放棄熊瞎子島,在珍寶島用棍棒打傷、驅趕中國國防軍,發起珍寶島戰役,中共只宣傳勝利,卻向全國隱瞞該島被俄國奪去的事實; 同年蘇聯紅軍坦克大軍侵入新疆,用火焰噴射器把中國守軍活活燒成堆堆火炭,中共再吃啞巴虧,不敢讓全國知道; 8年後,1978年10月中共忍無可忍,由外交發言人公開:1969年蘇俄奪去185平方英里中國領土; 1972至1977五年中蘇俄又奪去1080平方英里新疆伊犁土地。同年又指出除去中俄雙方有爭議領土外,又霸佔中國3475平方英里領土; 兩年後中國才透露,中國新疆有20個地區面積達11600平方英里,中俄有爭議。所謂爭議就是蘇聯軍隊侵佔,中共口頭爭議。 三年後,1982年1月8日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才公開:中俄邊境有爭議地區爲810000至900000平方公里,全部被俄軍佔領,相當於30個臺灣,即1999年給俄國侵吞的344萬平方公里領土,有近三分之一是在中共建政後被俄國侵佔的。 中俄兩國間諜戰,中共輸得最慘: 周恩來在上海覓得白俄醫生夫妻爲中共間諜,專門爲蘇聯來華專家治病,得到一些機密情報。1966年文革中被紅衛兵愚蠢地當作俄國間諜,拷問而死,斷了情報來源;北京大學培養的俄國留學生,對中國感興趣的很少,大多返俄進了廣播、情報部門,反爲俄國所用,中共培養的間諜沒起多大作用。 相反,俄國克格勃利用中國留蘇學生隊伍不純,審查有漏,抓住假冒烈士子弟、欺騙中共混入黨內的留學生的歷史污點,以揭穿歷史隱私相威脅,以金錢女色去利誘,發展了一位世界上史無前例的超級間諜,這是斯大林生前做夢都不敢想的給中共下的大套。彷彿中國戰國時代奸商呂不韋以一個美女愛妾換來巨大秦國一樣,如同俘虜了一個秦檜當宋朝宰相爲金國服務一樣,中共賺來的美金外匯,轉手送給俄國重振經濟,344萬平方公里永不討還,以換回國人盡知的珠寶小島爲名,又白送去新疆、吉林、黑龍江三省150多個地區的新沃土。 普京:我們對你近年的工作非常滿意。在俄羅斯的祕密檔案裏,你已被授予「俄羅斯熊獎」,這是對我國在外從事祕密工作人員的最高獎勵,並且在俄國曆史是前所未有的。祝賀你! 中方單方面從新劃邊界,後撤500公里作緩衝區,多寬多大的面積!等於白送俄國以後可以鯨吞。 《1999.12中俄邊界密約》瞞過總理與國防部長黑箱操作,又不敢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絕對是這個原因。 毛晚年才醒過夢:美國只反共,並非反華,未佔中華一寸土,步步亡我中華的宿敵是俄國,他告誡全黨:「俄亡我之心不死!」果斷地改弦易張,聯美抗俄。當時親共華僑、資深老報人趙浩生先生,對毛的冷靜觀察力評價爲:「給後代作出示範的楷模」。 但毛又怎能想到:「亡我之心不死」的宿敵俄國會用間諜戰這招損棋吞我中華!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