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近日一部引起公衆普遍關注的《聯合國反對人權?》一書的發行儀式於本月18日在日內瓦新聞俱樂部舉行。

在日內瓦第59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召開之際,多家傳媒報道顯示輿論各界正在質疑聯合國在人權監督方面起到的作用。而該書因全面披露聯合國人權狀況的引起了各界不小的震動。本書由素有人權衛士之稱的前《世界報》(Le Monde)駐瑞士記者讓-克羅德.布海(Jean-Claude BUHRER)先生及其夫人樂萬森(Claude B. Levenson)共同完成。

新書發佈會由新聞俱樂部執行主席M. Guy Mettan主持。會上布海先生及其夫人作了發言。30餘名傳媒及各界人士出席了此次發佈會,反應積極熱烈。

聯合國體制漏洞引人憂

布海先生表示,最近幾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出現了明顯的體制上的偏差。這種制度性的缺陷已引起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憂慮。

布海說,他在書中以大量證據披露了聯合國不尊重人權、違揹人權委員會創建初衷的事實;人權委員會結構上已經「健全」了,但在實踐中似乎一切措施都向維護人權相反的方向發展。比如說,開會的時間減少,晚上會議取消,反映人權狀況的報告人只有5分鐘的發言時間,而非政府組織的發言時間縮短到1分半鍾等。

他說,在冷戰時期,當時美國等世界大國尚能起到維持秩序的作用,維也納公約也專門指派了高級專員監督各成員國的人權狀況。從冷戰結束以來,幾乎沒有人再起這個作用了,人權成了一筆大交易,人權委員會的系統運作也越來越不利於維護人權。象沙特阿拉伯這樣屢犯人權的國家竟然能成爲成員國、以及中國等國家利用經濟利益收買會員國等就是證明。而另一方面,對於象中國的新疆問題、西藏問題及民主運動等顯見的人權問題,人權會議卻故意視而不見。

人權問題變成「自家的事」了

布海夫人指出,她發現聯合國人員委員會成員國的一個現象,就是「每個國家都覺得談人權很好,但涉及到自己,就都把門關起來,人權問題變成各自國家的事兒了。」對於那些敢於當面直言的組織,如記者無疆界組織(RSL),利比亞卻以其在現場發傳單爲由,給他們安排一個「搗亂」的罪名,取消了他們出入聯合國人權會議的資格。那麼,這個人權委員會到底是在維護誰的利益呢?

其實人權委員會也象其他委員會一樣,爲了不得罪任何人,他們沒有勇氣去譴責,很少有國家說:「不能再這樣,夠了。」尤其那些自稱是民主國家的,不但不堅定地尊重和維護人權的原則,反而不光彩地在幕後作交易。如果對待民主就像點菜一樣隨便,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不點了,那麼那些專治的國家就會強迫別人,因爲在他們面前的是一些沒有膽量敢提出觀點的人。

人權與經濟利益的選擇

當有記者問到,在人權委員會上提出「不動議案」由何國提出,其背後的真正動機是什麼的時候,布海先生答道,提出此案的是中國。因爲這是阻礙人權委員會採取行動的「最好」辦法,它迫使成員國在還未討論實質問題前,先討論「討不討論」的問題,最終使本質問題擱置。

這也是那些專制國家提出的所謂「穩定壓倒混亂」的根本目的,因爲這些政府最怕的,就是反對意見。

那麼,某些通過「不動議案」的國家與中國是否有臺底交易呢?答案是肯定的。布海先生說,如非洲的一位代表就曾說過,他知道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體制的弊病,也清楚中國人權問題的嚴重,但由於中國給他們國家錢,他們又確實需要錢,所以他們在收了錢後答應2年之內不予討論中國人權問題。

全球人權問題的出路

布海先生在書中還披露,利比亞爲了獲得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的位置,Tripoli在南非投資了40億美元, 結果是非洲大陸投了利比亞的票;爲了不得罪非洲國家,歐盟也沒敢投反對票。《瑞士早報》就曾在上週全版刊登幷以漫畫形式將此事公諸於衆。看來,聯合國制度的弊病與原則的喪失已越來越爲世人所周知。

那麼,全球人權問題的出路到底在哪裏呢?

在當天的發佈會上,有人提出應該在維持舊有標準的基礎上,改革人權委員會現有架構的模式;也有人提出,既然現有的整個體制無法避免出賣人權的結局,就應該徹底檢討現行制度,真正做到扶持正義、捍衛人權,爲全球人權問題的解決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而布海夫人則明確表示,「我記得吳宏達說過,當法國人攻打巴士低獄的時候,沒有人跟他們說過,先富起來再說別的;他們首先是爲了自由、平等、人權得到尊重而鬥爭,繁榮才能隨之而來。我們覺得由一位中國的異議人士講出來,這是一個好兆頭。其實我們也是爲此而寫這本書,因爲我們覺得這個原則至今未變。」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