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報導,統計資料表明,大陸目前各類期刊八千多種,不虧損的只有五分一,真正盈利的不過上百家,發行量也遠遠達不到規模經濟的要求,每期十萬冊以上的僅五百多種。至於雜誌廣告雖然有所成長,二○○○年廣告額比一九九九年成長了百分之四十九,但雜誌廣告在整個媒體廣告份額中僅佔百分之一,遠遠落在美國、德國、日本之後。
再從中共新聞出版署的統計看,一九九九年圖書、報紙、期刊出口額爲一千五百八十八點五六萬美元,而進口額卻達五千六百五十五點八萬美元,進口是出口的三點五六倍,大陸新聞文化產品的鉅額逆差,說明了大陸媒體業的巨大差距。
報導說,如果說大陸的媒體目前有盈利,那也是在中共保護政策下產生,媒體的前景其實與中共的政策密切相關,如果一旦失去保護,結果會怎樣無人知道。
報導指出,大陸媒體實行按地區的分散管理,省、市、地、縣都有報社、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無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形成規模。有朝一日,計劃體制與國際風險資本的硬性結合,「弄不好會培育出土不土、洋不洋的四不像來」。
尤其隨著大陸加入世貿組織,跨國媒體業巨頭進軍大陸的腳步會越來越快,大陸本土傳媒公司面臨的誘惑與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在媒體市場越來越趨於全球化的今天,最終勝出的必然是那些擁有全球資源和跨國平臺的超級傳媒公司,因此現在想當然爾認爲大陸媒體業能賺錢,最後很可能會泡沫化,並且直接轉化爲大陸資本市場的泡沫,使證券市場遭受打擊,就像受到網路股泡沫化打擊的納斯達克市場一樣。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