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劣藥品案過半
最近幾年,中國經常出現什麼毒米、毒油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件,出口到國外的食品和農產品等也因爲衛生和質量問題,而不時被進口國退貨。一些食品專家說,中國每年食物中毒例數至少在20到40萬人。假藥的問題也非常嚴重。據【新華社】報導,國家藥監局在對24個省的568個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藥品進行抽驗發現,藥品的不合格率爲百分之五點一,共查處製售假劣藥品案件5萬多起。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的藥有百分之十到十五是假的。爲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假藥劣藥呢?
以假藥牟利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美國華裔科學家協會會長李君博士說,假藥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李君博士說:「主要是假藥可以帶來豐厚的利潤。在很多人眼裏,它可以象走私販毒一樣的,獲得一本萬利。另外,就是地方保護主義。就是說,地方官員他們認爲,可以活躍經濟、安置人員,還能緩解財政困難。這是一個主要方面。第二方面,就是有些藥品監管法制不完善,機構不是特別健全,所以引發一系列惡性競爭,很多藥廠都是低水平的重複,然後要想互相競爭的話,採取一些個不擇手段,以假藥進行不正當的競爭。」
缺乏專門執法機構
美國第四大製藥公司諾華公司非處方藥臨床開發部主任,曾經在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的李長青博士說,中國的藥品管理局其實進行了很多立法,但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執行。李長青博士說:「執法來講,在全國沒有一個很威嚴的機構來執行這些法律,都是交給地區的醫療單位來管理這個事情,但是他們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也許有的話,機構也比較小。所以這樣的話,立法是有了,但是執法呢,很大程度上是不嚴的。在這個方面,美國恰恰是相反的。美國不但重視立法,更重視執法。」
刑事制裁不完善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李君博士說,在美國,製造和銷售假藥是要吃官司的。如果消費者因爲服用了假藥而出現健康問題甚至生命危險的話,他們會對製作這種藥的人或廠家提起法律訴訟,而且往往會獲得鉅額的賠償。這對於製售假藥的人來說,往往是得不償失,甚至會破產。但是在中國,製售假藥的人往往不會受到刑事制裁。當他們的製造點被關閉之後,他們往往會在別的地方另起爐竈。
缺乏管理機制
李君和李長青都表示,在中國,除了沒有相應的法律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之外,還缺乏必要的針對假藥進行調查的網絡和監管隊伍。而在美國,負責食品和藥品衛生安全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警察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檢查,而且經常對製藥廠進行實地核查。除了缺乏行之有效的事後監管之外,諾華製藥公司的李長青博士說,中國對藥品製作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李長青說:「質量控制的話,在國外,整個生產藥品當中、過程當中,它必須有很細的原始數據、原始文件,證明你的製藥過程符合產品的規章制度。這個在各個廠家,現在尤其是在地方的廠家,執行的比較差。這樣的話就造成了很多漏洞。」
製藥業系統太複雜
李長青博士還表示,中國製藥業的管理混亂是因爲系統太複雜,既有中藥,又有西藥,還有食品保健藥,對各種不同種類的藥的規範不清而且有相互重迭的地方,容易造成很多漏洞,給人以可乘之機。李君博士認爲,造成中國假藥氾濫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流通市場的混亂。李君博說:「這個混亂呢,主要是,中國有很多小攤小販,都可以在馬路邊上隨便賣藥,進行非法交易。」
生產流通沒一起抓
另外,中國還普遍存在售藥拿回扣的現像。李長青認爲,這種做法是假藥劣藥興盛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他建議有關當局不僅要抓生產環節,抓質量控制,而且要抓流通環節,杜絕不正之風。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李君認爲,美國實行的「醫藥分家」的做法值得中國借鑑。
這兩位藥品管理的專家還強調要加強大衆消費者辨別真僞的能力和保護意識,克服貪便宜的心理,這樣既吃到了放心藥,抵制假藥的銷售,也保護了真正的製藥業。曾經在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藥品審批司工作多年的李長青博士還指出,假藥的問題不僅影響到中國老百姓身體健康的問題,而且也影響到中國整個製藥業的聲譽和向國外市場發展的前景。他說,中國製造的藥質量不穩定和不可靠是出了名的。
不過,李長青和李君都認爲,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措施,借鑑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加強對藥品的管制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