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高校已成爲新的腐敗重災區
 
2001年8月3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新網北京8月31日消息:最近出版的中國《新聞週刊》報道說,高校已經成爲新的腐敗重災區。

  這份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雜誌說,2001年8月2日,當「無期徒刑」的宣判結果,由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莊重作出後,高小棟的表情並沒有人們預想中的那種悲慼。貪污公款97.2萬元,索取賄賂50.5萬元,挪用公款100萬元,這樣的黑色數據,提前把這位原對外經貿大學基建處處長推進人生的黃昏。

  就在高被宣判的同時,南京、大連、廣州等地又接連傳來一批高校「貴族」倒下的消息。檢察機關將他們提起公訴的案由都是:涉嫌貪污受賄。

  上海市徐彙區檢察院院長吳新田等檢察官認爲,近年來,發生在象牙塔內的腐敗案件呈上升趨勢,數量之多,金額之巨,情節之惡劣,涉案人員職務級別之高,都是過去所沒有的。

  《新聞週刊》援引權威人士的分析說,高校腐敗的發生和蔓延經歷了三個階段:90年代初期的萌芽;90年代中期的發展;90年代末的大面積爆發。

  1990年之後的10年,北京市海淀區內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敗病毒。24起案件26人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這樣的紀錄,被陝西省高校一年刷新。21世紀的第一個年頭,陝西省查辦的高校腐敗案件36起61人,其中處級幹部22人。一位教育界人士在分析高校腐敗時指出,黨政幹部是腐敗主力軍。「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教學用具購置以及學生入學等方面,他們手中掌握著的權力使得他們有條件去做交易,搞暗箱操作。而普通的專職教師則沒有這樣的腐敗機會。」

  綜觀高校腐敗系列案件,這個結論是站得住腳的。去年8月,重慶市沙坪壩區檢察院一連查處了4起高校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挪用公款案,涉案人員全部是高校行政管理幹部。有關人士分析認爲,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高校辦學經費來源已從過去的單一財政撥款轉化爲多渠道、多方位的籌資,爲腐敗提供了機會。而高校內的財務制度並沒有隨之建立起健全、有效的管理機制,又使得腐敗行爲難以被發現,腐敗的機會成本大大地降低,這是高校中職務犯罪不斷攀升的根本原因。

  不久前驚曝的陝西經貿學院腐敗案,是陝西省教育系統建國以來最大的團伙經濟案件,涉案人員中處級幹部11人,科級幹部12人。檢察機關發現,只要堅持每日對賬,每月核賬這些基本的財務制度,一些人的職務犯罪就能輕易被避免。

  或許因爲陝西高校是腐敗案件的高發區,教育部直屬高校案件檢查工作研討會於2001年4月中旬在西安召開。值得注意的是,參加這次會議的,除了教育部紀檢、監察局的高級官員外,還有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6所高校紀委書記、監察處長共41名代表。

  據悉,二、三十所大學的紀委書記一起研討高校腐敗案件的會議,並不多見。外界猜測,一場高校「反腐風暴」即將颳起。

 
分享:
 
人氣:10,09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