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要闻 | 内幕 › 文章: |
茶余饭后话间谍──中共政治局内有CIA
间谍工作由于其高强度和高风险的工作性质, 对其人员在精神和体智力各方面都是超极限的挑战。 在这样环境下能维持高效率工作的唯一动力绝对不是金钱而是政治信仰。 许多例子可以证明, 凡是钱买来的间谍, 没有一个不露马脚做得长久,或是能长期埋伏下来的。 凡是长期潜伏的间谍往往都是由于有人变节被供出来才败露的,而这些人绝不为钱工作的, 这包括美国最近被判刑的汉森, 他曾经是中情局专管Anti-Intelligence 苏联局的 局长, 结果反为苏联工作。 他是因为政治观点上不认同美国政府而为苏联工作的。 中国现在很难找到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人为共产党工作, 甚至很难找到愿意为国家利益无私奉献的人, 如此这般如何能建立高水准的间谍和反间谍力量? 从专业上看, 自周恩来死后, 中国情报和安全工作质量和能力在七十年代后期大幅下滑, 也就在这个时期, 美国有了外交上的方便, 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华间谍工程。 尤其是共和党政府派遣的驻华大使都清一色的具有中情局背景, 最为人所知的两位就是老布什和李洁明。 几年前, 李洁明曾经公开向国会透露说, 八十年代末中情局在中国的工作网受到过一次破坏, 但经过这几年努力, 网络基本恢复并且有很出色的工作成果, 鉴于问题的性质, 他不便说明是哪些成果。 小布什上台后任命的最短命的驻华大使是从海军过来的, 他可是海军情报处的人。 这里我提到了美国共和党和海军情报处(Naval Intelligence), 容我下文解释, 暂时搁一搁。 国家的情治工作对外属间谍工作, 对内属反间谍工作。 反间谍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就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包括高级官员的监控, 道理谁都懂得, 国家高级官员如果被策反或被"装了榫头"那个损失就大了, 所有的事都跟你反着来还不知道亏吃在哪里。 国民党老吃共产党败仗最终丧失江山,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蒋意外失去戴笠, 国军被周恩来的人渗透了。 老蒋手下真正的武将不多, 杜聿铭便是一个。 这个从来没让日本人赢过一仗的一代名将总是被共军算在了前面, 杜聿铭很明白他的作战部有共产党, 所以在战区作战计划会议上他闭口不谈任何作战计划, 而电告蒋介石要同老蒋面谈, 却反被蒋批评说在党国危难之际不能精诚团结。 当时杜聿铭怀疑作战处处长郭树槐, 说是作战处有"一小鬼"(一小成木, 木鬼为槐么)。 杜聿铭临死前, 这个郭树槐还作为老部下专程去北京看望杜, 杜聿铭拉着郭的手说:"我都要死了, 你就告诉我, 你当年是不是那边的?" 郭树槐就对他说:"杜长官, 你就安心吧, 历史留给后人了。" 可见吃间谍的暗算真让人死不瞑目, 更可想而知 的是, 间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国存亡的命运, 谁手中掌握这个系统, 谁就是最有权势的人。 过去周恩来之所以从来都是不倒翁, 原因就是谁都不敢也不能弄掉他。 周恩来在黄埔的政治部主任一职就是特务工作。 高层次的间谍工作就是政治思想工作, 战场上的对手不一定是敌人, 但思想上的对手则是绝对的敌人; 战场上的失败是可以弥补的, 胜败可以交替转换的, 而思想上的失败是不可逆转的。 所以防敌御敌必须从政治思想上开始, 这正是共产党革命成功最重要的法宝之一, 也恰恰是中国目前情治工作受破坏最严重的环节之一。 周恩来临死时把手中最机密的名单交给了邓颖超, 邓颖超临死前又把这批名单交给了邓小平。 到了邓小平手中时, 中国的情治系统已经不再处于周恩来时期那样的绝对权威之下了, 就有旁系支流出来和赵紫阳手下的人联手搞出个纪检委与之抗衡,乔石和尉健行就属于这系人, 不过这些人资源和功底都有限。 可见邓小平不是干这行的, 这在周恩来时期是绝对不可能的。 等到邓小平要死的时候, 他为了报周恩来举荐他再次出山的恩, 就把这批东西交给了周的养子李鹏, 所以今天幕后最有权势的人就是李鹏了, 江泽民江山坐稳后敢给任何人小鞋穿, 就是还得跟李鹏赔小心。 不过周恩来的这点家当在李鹏手中败得差不多了, 一方面不务正业, 一方面也是后继无人, 周系人马已经是强怒之末, 命运会和中统差不多。 这次远华案非常关键, 弄不好周系从此一蹶不振。 远华案就是朱镕基在纪检委协助下要搞掉李鹏, 纪检委也想通过朱镕基之手重创周系人马。 一开始朱镕基就痛失爱将朱小华, 原来朱小华的副手是陈宝航的儿子, 而陈宝航正是周恩来手下四大特务头子之一, 谁知道朱镕基整顿银行系统当初就被周系装了榫头, 朱小华老婆动用国家资本去香港股市炒股票, 金融风暴亏大了, 朱小华从国家银行中秘密划款补仓, 这些勾当被一一纪录备案, 丝毫不动声色, 一到关键时刻就被拿出来派了用场, 姜还是老的辣。 不过远华案还远未见端倪, 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问题是如此派系斗争必然为外敌创造了打入的机会, 当年中统军统互相倾轧, 共产党从中就得了许多好处, 所以我敢肯定美国中情局一定得了不少渔翁之利。 摘自(博讯)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