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立生於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本科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趕上「文革」,業務基本荒疏。鄧小平時代開始後,轉而從政,與吳邦國、黃菊等人同被列入上海市「幹部第三梯隊」培養對象。江澤民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後,與其熱火兒到沸點以上,將她提拔爲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江澤民入主中南海的當月,又將她提拔爲上海市委副書記,此時人們對她的議論就轉入了地下,嗅覺敏感的趕快送上光芒萬丈的笑臉,希望她能在特殊時間、特殊地點在江總書記耳邊吹點香風。因爲此時她已在上海政壇紅得發紫,無人敢得罪,故被許多不明內情的人說成是八十年代初擔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的陳國棟的女兒,其實陳至立根本沒有高幹家庭背景,當然這也是靠近江澤民最有力的條件之一,沒有高幹老子最好,省得總書記放肆起來有顧慮。你數數看,江主席哪個「貼心人兒」有高幹背景?那些被江澤民搶着給侍候的太子黨,哪個把江放在眼裏?這樣門當戶對的在總書記面前更謙卑更聽話更可人兒疼。
陳至立其人政治理論水平與劉吉無法相提並論,但她爲政的最大特點是對自己的頂頭上司唯命是從、溫柔體貼,很快討得江澤民的青睞。一九九一年,江澤民曾指示中組部考慮一下陳至立在中央機關的工作安排。第一考慮是讓她出任中宣部副部長;第二選擇是中聯部副部長。
當時,江澤民已經將此動議與上海市委一班人交底,甚至把陳至立丈夫喬某到北京的工作去向計劃妥貼,具體職務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令江澤民想不到的是,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執掌中央組織大權的宋平不但不給江澤民這個面子,反而根據「羣衆舉報」,責成中組部組織專門小組,赴上海調查陳至立的「風派」表現。
原來,一九八九年學潮期間,陳至立雖然協助江澤民處理了上海《世界經濟導報》 事件,但在此前後也還有過「右」的表現。證據之一是她在學潮之初曾經發表支持甚至同情學生「動亂」的言論;證據之二是「導報事件」發生後,因爲趙紫陽的批評,上海方面一度壓力很大,陳至立在此情況下,曾經同意過上海宣傳部門一批幹部上街遊行。
另外,上海方面一度也曾傳說,一九八九年的學潮在五月上旬曾一度因爲趙紫陽一派人的努力而有平息可能。江澤民和陳至立等人擔心學潮如果就這樣平息下去,無疑是趙紫陽得分。而在此前提下,上海方面對導報的處理自然是過不是功。慌亂之中,陳至立主動向江澤民表示,中央怪罪下來的話,我一個人把責任全攬下來就是了。
關鍵時刻一心保江過關之舉,令兩人關係拉近得更沒有縫隙。但這件事情傳到宋平耳朵裏,便是另一種評價了。
整個八十年代裏,如果說中共高層中確實存在「開明派」與「保守派」之爭的話,那麼這兩派人馬之間又都有那麼一批專會見風使舵的「騎牆派」。而宋平其人則是最堅定的「保守派」,因此比反對「開明派」更憎惡「騎牆派」。
所以,宋平不但對陳至立看不慣,一九八九年以前他在擔任中央組織部長期間,對江澤民也沒有什麼好印象。雖然從「黨性」出發他必須擁護鄧小平、陳雲等人用江澤民替換趙紫陽的決定,但事情一具體到由他主管的組織問題上,「騎牆派」人物很難通過他的組織審查關。
江澤民入主中南海的當月,藉口自己走了以後上海市委領導班子急需充實和加強,安排陳至立擔任市委副書記,宋平拿不出過硬的理由反對。但現在你江澤民要把陳至立安插到中央機關,宋平手下的中組部這道關卡便要起到關鍵作用了。
結果,宋平派出的赴上海調查組回京後,一紙報告遞到政治局常委會議桌上,江澤民祗好把提拔陳至立進京的計劃暫時擱置。
曾慶紅在一九九三年初年曾說過:總書記過去輕易不能從上海調幹部進京。現在形勢不一樣了。
此話傳出後,一般人都認爲他的意思是鄧小平如今再也控制不住江澤民了。其實,更準確的解釋似乎應該是:總書記已經把中央組織大權搶到自己手裏了。
江澤民在宋平下臺不久,也把擔任中組部長的宋平心腹呂楓替換下去。
江澤民想把現任教育部部長的陳至立塞進政治局未果,據說還不死心,仍在繼續努力,陳部長雖在大中小學的「百萬簽名」中立了「新功」,可是江西芳林小學的事件卻應引咎辭職,江主席把此事定爲「刑事」案件,陳部長,難道您願意自己的歷史中除了「灰黃」歷史就是 「黃黑」歷史嗎?
陳部長,跟着江澤民跑,害了那麼多的學生,遭得萬人唾罵,犯得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