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可笑的“最高科学技术奖”
 
陈劲松
 
2001年2月2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近日,中国政府举行隆重仪式,颁发了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名得主各获得奖金500万元人民币,两名幸运的得主分别是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前者为数学家,后者为杂交水稻专家。

  此次颁奖,除授出“最高”奖之外,还有其他奖项,共2612人获奖。有关报道称,颁发数目空前的巨额奖金,是展示当局“科教兴国”的决心和对杰出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视。

  设立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显然是效法国际上的诺贝尔奖,500万元的奖金数目,也相当于八十年代的诺贝尔奖金数目。在科技领域里,中国大陆的学者至今与诺贝尔奖无缘。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或许有助于提高中国学者的自信心。

  然而,中国设立和颁发这一大奖,却存有一系列疑问。诸如,评委如何组成?评选过程怎样进行?评选结果如何揭晓?这三道重要的工序,都不透明,更未公开,在外界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突然公布和颁发,使人们有理由怀疑,大奖的评选是否公道?在人才辈出、精英荟萃的科技界,能否服众?

  另外,评选中有否掺杂政治标准?如“四个坚持”、“三讲”之类,根据中国当今的风气,这是极可能的。比如,很显然的,反对三峡工程的专家,势必与该奖无缘。同情或练习法轮功的学者,势必也与该奖隔绝。而肯定地,一旦掺入政治标准,这一所谓“最高”奖便大失光环。

  中国知识分子受政治的摆布由来以久。五十年代末,便有钱XX等人亲自出面,证明“大跃进”的正确性,证明农田单位亩产“可以无限提高”。与钱XX同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受到无情迫害。

  到了邓小平时代,虽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规定知识分子的从属地位,却在这八个字中暴露无遗。江泽民时代高唱“科教兴国”,却只是把科技、教育,当做工具,为“保持社会稳定”服务,即为执政者的利益服务。持不同政见的学者,仍然遭到排斥,甚至监禁。

  这次颁发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位得主虽然名义上获得500万元人民币,但却被规定:其中,50万元用于获奖者“改善生活”,450万元作为获奖者自选科研项目的经费。这一规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因为从国际上的惯例来看,任何奖项,都是毫无保留地颁发给获奖人。获奖人如何支配奖金,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大多数获奖人,通常会将所获奖金,投入新的科研项目;或者用于设立一个有益于相关事业发展或公众利益的基金会;或者把奖金径直捐献给某些同类性质的基金会;甚至直接捐献给慈善机构。

  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使用的规定,反映出中国有关决策者,至今仍然受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束缚;这种“留一手”的做法,也反映出他们对获奖人的不放心和不信任;同时也使获奖人失去了获奖后可能再次奉献社会的表现机会。

 
分享:
 
人气:10,20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