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北京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针对目前大陆的媒体现状作出以上的批评。这也是他刚刚写完的「新闻学核心」一书的核心观点。
他预料,在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陆的媒体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媒体商业化、商业压力对新闻的限制和对新闻专业化的损害」。
他分析说,在政策上,中共政府仍然规定个人、个人资金、非业内资金、境外资金不能在大陆创办或拥有媒体,但事实上这类资金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收购、兼并、合办大陆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栏目和节目。
他说,无论是境内、外资金,个人或是国家集体资金,大陆的新闻媒体商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不亚于任何西方媒体市场」。「实行几十年的公费订阅党报和公家发行系统正在被街头报摊和自办发行所取代」。
一方面,新的出版物和广播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猛烈地冲击著这块近乎饱和的市场;另外,原有的报刊杂志也在努力进行新闻改革,留住原有的读者,并争取新的读者。
他说,在市场和社会大转型期间,大陆的新闻媒体在编辑立场上出现多变和不稳定的现象,各媒体不同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冲突也开始从有偏见和不平衡的新闻报导中凸显出来。
曾经担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出过「妖魔化中国的背后」畅销书的李希光批评一些报纸、杂志一方面在头版醒目地做「揭丑报导」,另一方面却在言论上集中地代表了特定的集团;大电视台的某些栏目也同样是代表著鲜明的利益集团。
他说,同上述情况相反的是,各级党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类的主流媒体,每天报导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发布政府的政策,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是,从报导形式、选题到内容上,却是几十年不变的「老套」,把老百姓当成有大量时间去研究、去理解字里行间信息的高智慧读者。
李希光表示,结果不但老百姓越来越不把主流媒体视为重要消息来源,而且出现「三个不相干」的问题:
一、越来越受欢迎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媒体在报导内容和选题上,越来越和广大公众的根本利益和话题相脱节;
二、有权采访报导重大国内国际新闻事件和有权报导与公众利益、公众政策相关问题的官方主流媒体正在失去读者和观众;
三、大陆新闻教育界大力推进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结果是当今大陆的新闻院系培养的人越来越和新闻媒体一线需求的专业人才脱节。
他说,冗长枯燥的文章、文件和讲话,让受众敬而远之,以致在许多跟广大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和话题上「中国的声音没有了」。
在这同时,人民最愿意看的报纸和节目,则越来越远离大众的根本利益。它们很煽情,老百姓很爱看,但它们所报导的或被允许报导的却很少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问题。
他强调说,现在媒体都打著「党和政府喉舌」的旗号传播新闻,但是,每个版面、栏目后面,可能都有广告商或公司提供资助。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问题是,「公众并不知道,还以为它们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的声音」。
他预料,在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陆的媒体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媒体商业化、商业压力对新闻的限制和对新闻专业化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