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徐匡迪辞去上海市长职务之后,一些媒体对他的政治仕途相当关注。作者从北京和上海两地两篇专访文章谈起,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徐匡迪是不可多得、不可闲置的领导人才。至于徐匡迪是“黑马”之说,作者暗示说,有这种可能性。

  在徐匡迪辞去上海市长职务之后,很多人都颇感意外,并对其政治运程予以密切关注。与海外媒体纷纷作出各种揣测的情形相比,在中国国内,有关此事的议论大概只限于口头上。这在中国是正常不过的。凡是涉及重要人事变动的问题,新闻传媒历来都没有置喙的理由。至于外界种种似是而非的猜测,那就更是不可想像。

  但是,近日在网上浏览中国报刊时,偶然发现两篇专访徐匡迪的文章,心头掠过一丝意外之感。

  第一篇文章刊于人民日报社下属刊物《时代潮》,题为《徐匡迪:上海要更加国际化》,发行日期是11月26日,也就是徐匡迪辞职十天之前。第二篇文章刊于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属下的《新民周刊》,题目是《徐匡迪:七年市长话甘苦》,出版日期是在徐匡迪辞职两个星期之后。

北京上海 两篇文章

  《新民周刊》上的访谈文章并没有全部上网,但从其他媒体的报道看,其主要内容与《时代潮》上的文章大致相同。很有趣的是,这份杂志在专访文章的前面加上了“编者按”,不仅重述了中共中央关于徐匡迪调职的决定,而且还特别突出地提到,人民日报主管的《时代潮》杂志“刚刚”发表了一篇类似文章。

  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看,《新民周刊》的编者主动提及其他刊物上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实在是多此一举。但是,凡事都有一个理由。换一个角度看,也许是该刊编辑考虑到了其他因素,觉得此举很有必要,所以才这么做。至于必要性何在,外人只能猜测。可是,有一点应该是八九不离十,那就是,这份杂志不想给人以争出风头的感觉。人民日报在先,文汇新民在后。既然北京都发表了这样的文章,上海这样做也就没有什么不妥。

  《时代潮》的文章篇幅较长。在访谈中,徐匡迪畅谈了当市长的理念,强调上海应该变成“人才高地”,要更加城市化,要转变政府职能,要把上海变成国际金融中心。从头至尾,全部谈话内容都非常平实和专业,丝毫没有不着边际的官话,更没有空洞和僵化的政治语言。这一点与我们过去所知道的情况完全一致。徐匡迪曾经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不论是谈话内容,还是表达方式,都有学者风范和务实风格。在某些地方,甚至还会使人联想起朱镕基身上的某些特质。

  然而,这篇专访文章中更加令人感兴趣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他作为外乡人初到上海时所遭受的排斥和轻侮;二是他在朱镕基的提携下步入政坛的过程。

上海人眼里的外地人

  徐匡迪祖籍浙江,在杭州读中学,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在北京工作一段时间后,于1964年调往上海。文章一开头就说:

“刚到上海时,徐匡迪还不会说上海话,时常被当作乡下人。当时的上海确实地方观念很浓,对外地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徐匡迪到百货公司买东西,别人都认为他是外地人,对他的态度就是那样。这事对徐匡迪的影响颇深。他当了市长后,第一次接受市长热线采访,谈到对上海有什么要求,他就提出上海人要改变观念,要有海纳百川的思想。”

  我们不清楚的是,在当了市长之后,徐匡迪是否还是被当成外地人。关于这一点,文章也没有具体提及。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还是能够多多少少察觉到,早年的那种不愉快的感觉,显然还没有从他的心头完全隐去。当然,现在的上海已经不同于往日,已经变了很多,变得越来越宽容,越来越有包容的气度。否则,上海就不致于有今日的发展,更不会有明日的进步。

  可是,徐匡迪在谈论引进人才的时候,还是相当突出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时至今日,上海人排斥外地人的观念可能还没有完全消除。

  我们绝不相信的是,作为一市之长,徐匡迪在自己的城市里还会有一种身为异乡人的不自在感。但是,退一万步来讲,假设他还有那种不自在感,假设堂堂的大市长在某种现象的触动之下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早年的经历,那么,那些成千上万的来自外省的“乡下人”,又该如何面对被当地人轻侮的感觉呢?上海决心要成为中国的经济之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会,并且正在为此而努力。但是,如果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心态继续困扰着这个城市里的外地人,那么,那些雄心勃勃的目标在落实过程中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深受朱镕基赏识

  关于徐匡迪深受朱镕基赏识而迈上政坛的事情,过去早有耳闻。只是由徐匡迪本人亲口道出,这还是第一次。《时代潮》上的文章是这样叙述的:

  “徐匡迪曾经在瑞典的一家兰赛尔公司做过副总裁、技术副总裁,经常到国际上去招标、投标。做项目时,必须要有一些融资的方案,慢慢地对资金的运作比较清楚。虽然后来负责上海的高教工作,一直是冶金方面的博士导师,但对经济也很感兴趣,而且感受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完全不一样。1990年,徐匡迪陪着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出访。在途中,朱镕基听完他对经济的高论之后就建议他出任计委主任。徐匡迪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朱镕基哈哈大笑:‘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当计委主任。’尔后,徐匡迪不仅当了计委主任,而且还当上了上海市长。”

  有人说,中国媒体在这个“敏感”时期突出报道徐匡迪的政绩以及他和朱镕基的渊源,可能另有玄机。笔者倒是倾向于相信其中真有什么奥妙之处,只是没有依据在手,谁又敢当众拍胸脯打包票呢?

  然而,对于平常喜欢钻牛角尖的人来说,这段文字确实很容易令人产生一些遐想。当年,邓小平在南巡之后的某个时候曾经说,在他们这些领导者当中,只有朱镕基还算懂经济。邓小平所言,指的也是市场经济。当然,现在的朱镕基,并不是当年的邓小平;今天的徐匡迪,和过去的朱镕基也不能划上等号。

大胆的“黑马”之说

  正因如此,徐匡迪的仕途和未来的政治运程令人好奇,令人忍不住猜测再猜测。按照目前的官位级别,徐匡迪确实已经接近退休之年。但是,年龄的界限是完全可以跨越的。况且,在多数情况下,政治和权力会使人变得更加年轻。

  摘自(看中国)在1992年开始担任上海市副市长。次年,一位自称是上海某位元老“座上宾”的友人,曾神秘兮兮地说,徐匡迪是一个人才,他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政坛上的“一匹黑马”。这种大胆的预言在我脑海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八年以来,那种自信而又神秘的语气一直在耳际不停地萦来绕去,继而在不知不觉之中,越来越相信那种判断的逻辑性。

  好了,赶快就此打住。否则,我也会像其他人一样,被别人指责为胡乱臆测,妄加评论。为了逃避这种指责,最后还是要补上一句:关于徐匡迪如何如何,我可是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