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国新时期民谣、顺口溜剖示(上)
 
宋阜森
 
2001年12月28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风情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经济形势的一日千里,使百姓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迅跑。社会形势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纷至沓来的新生事物,使人们眼花缭乱;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使人们无所适从。一方面,大家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变化;另一方面,受固有观念的影响,对改革中的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指三道四,不少人甚至本能地抵制改革。于是便有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不和谐音符和“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反调杂音。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人们已从价值观上认同了改革开放的时候,社会上却确确实实出现了诸如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权钱色交易、道德水准下降等现象,并且一时间成了政府和百姓所关心的焦点问题。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对此也特别关照,《国画》、《羊的门》、《抉择》等作品便表达了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群众对腐败的憎恶之情。在这多声部的合唱中,一种来自基层百姓的呼声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民谣、顺口溜。

  新时期的民谣、顺口溜,与由作家文人创作、在报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所不同,它一般是社会各界群众饭后茶余、娱乐休闲侃大山时口头创作的,并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一种准文学——文学的雏形。它继承了中国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甚至发挥了较强的战斗作用。新时期的民谣、顺口溜与传统的民歌、民谣一脉相承,对于清明世界中的阴暗面和种种消极因素,给予不遗余力地讽刺、鞭挞,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憎恶之情。

                  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公款吃喝也蔚然成风。有人推算说,1988年全国公款吃喝的费用是250亿元,1993年飙升至1000亿元。1000亿元相当于1992年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假如这些数字属实,试想,这些钱可修建多少所希望学校?可援助多少失学儿童?可解决多少下岗、失业工人的饭碗问题?对于公款吃喝,百姓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因而,有关这方面的顺口溜之广、之多,便不足为奇了。读读这些顺口溜,大家会更深刻地了解公款吃喝风的严重性,增强制止公款吃喝风的紧迫感。

    工农商学兵,都刮吃喝风;东西南北中,无处不吃公。

    口中没有味,开个现场会;要想解解馋,组织检查团。
    要想换口味,多开各种会;要想多喝酒,基层走一走。

    年终工厂闹兮兮,客人一批又一批;消防队来查消防,防疫站来查防疫;
    普法办来查普法,计生办来查节育;市总公司搞评比,区爱卫会选红旗;
    税务分局前脚走,后脚来了物价局;谁来都要厂长陪,谁来都要摆宴席;
    ……
    早吃晚也吃,有客陪着吃,没客自己吃,有钱大胆吃,没钱赊着吃。

  古人云:“食色性也”。吃喝是人的生理欲求,是人自身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吃“自家”与吃“公家”却是不同的。吃“自家”要掂掂口袋中的银子,吃“公家”则没有这份忧虑,可以“穷吃”。当然,光想吃还不行,还要找个理由把“吃”和公家的事联系起来,吃也要吃得“名正言顺”。于是,那些馋官们便巧立名目,什么现场会、评比会、下基层、搞检查等等,不一而足。他们吃得是那样的心安理得,因为他们这一吃,经“抬轿子”的人一宣扬,还会落下个“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平易近人”、“思想解放”的好名声!

    当官不怕喝酒难,万杯千盏只等闲。鸳鸯火锅腾细浪,海鲜烧烤走鱼丸。
    桑拿按摩周身暖,麻将桌前五更寒。更喜小姐白如雪,三陪过后尽开颜。

  这首仿毛泽东七律《长征》韵,形象地活画出了一部分为官者腐朽糜烂的物欲、肉欲生活。有着如此追求的官员,怎么能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怎么配称人民公仆?在吃喝成风的时代,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不贪污,不受贿,吃吃喝喝算啥罪?”“只要两袖清风,何惧一肚子酒精!”但是,请不要忘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有不少人还仅仅停留在温饱线上,更何况还有不少下岗工人、失学儿童需要救助!

  公款吃喝挥霍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百姓反映强烈。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下达了许多杀吃喝风的文件,采取了许多必要的措施。比如,1989年,中央发文明确规定,工作餐不准超过“四菜一汤”。不可否认,中央的举措在一段时间内,对遏制吃喝风的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馋官们变着法子、换着花样顶风吃。

    四菜一汤,四盆一缸;四菜一汤,糊弄中央;下乡“便宴”,哄骗地县。

    四菜一汤,因人配方:一等人山珍海味甲鱼汤,
    二等人鸡鸭鱼肉三鲜汤,三等人白菜萝卜豆腐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吃工作餐,不就是吃与工作有关系的餐吗?那吃会、吃基层、吃检查……就对了。至于“四菜一汤”那就更好办了,坚持“四”和“一”不动摇,至于是四个盘还是四个盆,是一个碗还是一个缸,乃至于那盘里、盆里、碗里、缸里,是放山珍海味还是白菜萝卜,则可灵活掌握。因而,公款吃喝风,在那些馋官们那里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首新作《如梦令》便反映了这种现状:

    今夜笑谈声骤,满桌剩肴残酒。
    试问宴中人,却道“报销依旧”。
    知否?知否?莫令吏肥民瘦。

  再看《请吃》:

    下去视察请吃;上来汇报请吃;干部上任请吃;人员调离请吃;
    公司开张请吃;企业倒闭请吃;项目上马请吃;工程下马请吃;
    道路破土请吃;道路竣工请吃;会议开幕请吃;会议闭幕请吃;
    致富请吃;扶贫请吃;庆功请吃;挨罚请吃;任捐请吃;
    救济请吃;节庆请吃;没有节庆弄个节庆也吃。有道是:
    厂庆队庆矿庆社庆店庆校庆处处可庆,
    卅年廿年十年五年两年周年年年能吃!
    兴也罢衰也罢生也罢死也罢喝罢,
    穷也罢富也罢荣也罢辱也罢醉罢!

  “只要为集体,咋喝咋有理”,“为集体”,公款吃喝似乎就有了充分理由,“不吃不喝,怎么工作”;“把胃献给党”,公款吃喝似乎就具有了革命的悲壮性。

    酒场就是战场,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胆量,酒瓶就是水平。

    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算多少;喝多喝少要喝好,会喝不喝就不好。

    一口全喝光,这样的干部要到中央;
    一口见了底,这样的干部要抓紧提;
    一口喝一半,这样的干部要再锻炼;
    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党放心;
    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得调走;
    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

  这些劝酒辞,形似戏语,实则反映了一部分干部生活的一个侧面。同级劝酒,“感情深,一口闷”,若不然,则是“感情浅,舔一点”,这样“革命小酒”便有了协调关系、增进情感之功能。小官给大官劝酒那必定是双手举杯,一口先闷,外加歌功颂德的“好话”,谀气十足的表忠心“誓言”;更有“公关小姐”在旁插科打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俺给领导来敬酒。您在上,俺在下,您说几下就几下;您在上面好辛苦,俺在下面好舒服……”那些官们被说得飘飘欲仙、心花怒放,好不喜欢!“吃半天,喝半天,酒足饭饱睡半天。要办的事等明天,天天如此赛神仙。”这样的大吃大喝,“喝得机关没经费,喝得伤肝又伤胃,喝得老婆分开睡,喝得告到了纪委会”,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同时也势必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

  从80年代以来刮起的这场公款吃喝风,使得官场孳生出各种腐败现象:滥用职权,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做事无原则。人民群众对于这些腐败现象极为不满。于是,有关官场的各种顺口溜便不胫而走。

    公仆忘姓公,拉帮结弟兄;利用手中权,有无互相通;
    你给我封官,我拿钱你用;吃喝嫖赌舞,朝暮同轻松;
    福来大家享,祸来齐钻洞;桃苑香烟熏,不辨西与东;
    党纪和国法,当我耳边风;群众苦与利,任随雨水冲;
    抱团臭味投,爬练成蜈蚣,社会主义墙,防它捣鼓空。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少数干部像这段顺口溜所说的,无视党纪国法,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利,为所欲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们拉帮结伙,吃喝嫖赌,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九霄云外,是国家的蛀虫。他们“心里想一套,开会讲一套,做的又一套,就是不见效”,说得是“织锦缎面”,做的是“破麻袋片”。群众用《爱党胜过妈》来讽刺他们:“爱党胜过妈,爱国胜过家;党就是咱妈,国就是咱家;没钱跟妈要,没吃从家拿。”这样利欲熏心,腐败变质的“公仆”们,工作起来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请看《谈判技巧》: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
    吱溜一响,有话好讲;香烟一衔,各事好谈。

  再看《办事效率》:

    送上美女主动办;送上钱财推着办;无钱无女靠边站。

  这两则顺口溜描绘了一部分官员的工作情状,表达了群众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极度不满。另有一则顺口溜这样描写某些领导:

    打麻将三天五天不累,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
    下舞池三夜五夜不睡,干正事三年五年不会。

  他们“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把全部精力都用在追求享乐上。那么,工作成绩怎么交代?也好办,“匡匡估估,报给政府;估估匡匡,报给中央;干部升官,人民遭殃”,儿戏般就处理掉了。这则顺口溜一方面表达了群众对某些部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现象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反

 
分享:
 
人气:18,79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