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北京英文路标令人捧腹
【人民报消息】《北京人要改正十二种陋习》一文,其中有《路标不指路》及《对老外比对外地人好》两段,引发了我写这段文字的动机。

 我是从加拿大外派到北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北京居留了一年多。我来之后,首先发现北京的路标大有问题,问了当地人,他们的答复,就如贵报的文中所述,有路标找不到路。但我要提出的是,有英文翻译,却令外国人摸不著头脑。我想举些明显的例子来说明:

 先从机场高速说起,一上公路,首先看到有“保持距离”的标记,英文译成了“Keep Space”,出口只有“Exit”,却无出口的地名或街名。最使人模糊的是一路上的好几个进入高速公路的入口,有“机场高速”的标记,但只有英文“Airport Expwy”,而无“南”或“北”的指示,如外国人到了北京,自己开车,要去机场却找不到方向。四环路上有一个往机场公路的入口,有中文“机场方向”,下面来了个中国式的译文:“Direction of Airport”,看后令人捧腹。

 再有四环路上,有一个指标是“紧急停车道”,英文译文来了个“Parking Lane”(如果直接用汉语拼音,对在京的外国人帮助还更大些)。另外三环及二环路上,为了和国际接轨,有的地方用汉语拼音,有的又用英语,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北京地铁一号线,也有了英文指引,但也有误,如“前往大北窑”英文应该是“To Dabeiyao”,而地铁每一个站上的译文全用了“For Dabeiyao”。

 再说北京的主要大道长安街,却又分割成“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好几个路名,使外国人上了长安街摸不著头脑。

 我曾经在这上述的几条主要公路上,开车走了一百六十公里,发现英文的翻译有将近五十多处有问题。

 其次,北京人对“老外”感情特殊,本来已经是拥挤的车辆流量,多少人在耐心地守秩序,而有“使”字头的车辆却可如入无人之境,法律之前是一视同仁的,为何有了“使”字的车辆,就可破例?

 再有,对“老外”只要是蓝眼睛、黄头发,哪怕是样样不怎么样,也比对中国人客气,而我们在海外的华人,到了北京会让你感到两面不是人,最后逼使你要亮出自己的身份,才得到一个笑脸的回报,这种见了洋人矮一截儿的心理状态,应该是革除的时候了。 (博讯)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江泽民新三讲 (图) 2001/12/28 (21,495次)
海外留学生互联网举报 北京揪出贪官程绍志 2001/12/25 (13,827次)
中共禁止民间使用“铁幕爆光”器,台商哗然 2001/12/24 (14,100次)
北京煤价飞涨两倍 数百万用户叫苦不迭 2001/12/24 (11,793次)
北京清华大学四研究生被判刑 2001/12/23 (16,079次)
江泽民尚能舞否? 2001/12/23 (13,970次)
北京百姓话京城血案 2001/12/22 (22,692次)
大爆炸惊魂中南海 2001/12/19 (14,082次)
不知三个主席及政法委书记看到此报导后有何感想? 2001/12/19 (13,083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