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別研究規格和政治意涵的中國大陸文化體制之中,江接受「六十分鐘」採訪可能還有一個意在言外的用意。十四年前,鄧小平在內、外威望最盛之餘,曾出現在「六十分鐘」節目之中,侃侃而談中國的改革開放。在美國造成一陣轟動。
鄧小平用不著宣傳,他的革命生涯一如毛澤東一樣,一開口就自然能吸引全世界目光,江澤民不然,他需要刻意加工塑造,才能推銷出去。他選擇鄧小平同樣節目,同樣採訪記者,同樣寬厚的採訪條件,就是要顯示現在他已經具有與鄧小平當年一樣的權勢、威望。去年十月一日中共建政五十年國慶閱兵時,他也曾亦步亦趨的模仿鄧小平建國卅五年閱兵的服裝、動作、甚至問候用辭。華萊士說,等了將近十年,才等到江澤民同意訪問。十年磨劍,江澤民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地位,總算一點一滴的完成,有自信面對天下了。
十一年前的夏天,在「六四」的危疑震撼中,中共大老們相中遠在上海的江澤民,要他接下總書記。那個時候,沒多少人明白江澤民是誰?更沒有人看好他能坐穩。
江本人隻身北上,戰戰兢兢,話不敢多說,風不敢不緊跟,唯恐失歡於鄧,陳等八老之前,一副小媳婦之態。外界時有人批評他,「只會講些不著邊際的空話伺候老人」。可是事態發展卻出乎所有人意想之外,江澤民八面玲瓏的平衡功夫正好切中八九事件大亂之後安定的需要。
九○年代初,保守整頓佔上風時,江口徑一如陳雲,直到鄧大人發怒,南巡放話:「誰不改革,誰下臺!」江才趕緊轉向,與調進京來的朱鎔基合作,繼續鄧的經濟開放政策。
江精於撥弄鄧的威勢,掃除政敵。他一鳴驚人之作就是在十四大召開之前,在鄧支持下,迅雷不及掩耳的一舉剷除楊尚昆、楊白冰的軍權威脅。
九四、九五年他再接再厲,把陳希同的北京幫龐大勢力一下清除乾淨。人們這才恍然大悟,不聲不響之中,上海幫已經全面佔領北京,坐穩大位。
在各派均衡,沒有任何一系獨大的局面下,形成衆星拱月之勢。九五、九六年,江澤民因應臺灣李登輝的外交挑戰,先挫後穩,全力爭取柯林頓理解與支持,終於得到美國「三不」承諾。到了九七年鄧小平去世,已經沒有人懷疑江的確是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了,十五大召開,和九七香港迴歸更把他核心聲勢再推上一層樓。
但是江澤民畢竟無赫赫之功,無法贏得人民對他如對毛、對鄧的由衷敬畏。九○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社會貪腐之風,越來越盛,階層越來越高。九八年經濟成長大幅下滑,下崗工人大幅增加,威脅到以成長換支持的社會穩定基礎。要求政治改革呼聲已經不容江澤民視若無睹。
去年法輪功衝擊中南海,深刻的社會心理危機已浮上政治層面。在社會和中共黨內的不安中,江提出了三講和三代表論述,想要改造共產黨體質,重建新時代下的社會主流意識型態。可是社會銳變、多元化發展卻有可能吞噬他堅持一黨領導力量。江若無膽識應對中國大陸體制的改變,他的歷史定位或許終不免是過渡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