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擲硯的故事我是知道的。包公是安徽人。我到合肥時,瞻仰過包公祠,祠內有一室塑着包公擲硯的故事,說的是包拯在廣東做官時,清正廉明,百姓愛戴。端州(今肇慶)出硯臺,每年要向朝廷進貢十二塊硯臺,這些貢品都是地方官包拯承辦。但包公從不多拿一塊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離任時,地方上的鄉紳感其德政,送了一方端硯給他留念。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當然是好東西。但也不是價值連城。最近我到肇慶,買了一方比巴掌大一點的老坑端硯,出廠價才八百元。送給包公的當然比我的好,即使按$$%物以稀爲貴$$%的時下計價,也不過幾千元吧。但包公堅決不要。推辭不掉,包先生生氣了,一怒之下,把他擲到了池塘裏,決不帶走。
我看老包也太迂了。硯臺不過是$$%辦公用品$$%,現在官員、文人們到一個地方開會,如果僅僅送一塊硯臺、送一對鋼筆這類土特產或文化用品,絕對屬於$$%高雅廉潔$$%之舉,誰人不拿?俗人濁物還可能罵街;$$%這麼小氣,一點花頭也沒有!$$%至於官員離任,$$%紀念品$$%車載船裝的,也不奇怪。我曾見一公僕高就,整整兩三個月內,每天兩頓送別宴請,排隊領受。當然,三杯兩盞過後,會沒有$$%不成敬意,留作紀念$$%的東西?
如果僅僅吃吃拿拿,即使$$%三月不斷酒味$$%,可能還是$$%好同志$$%,紀檢部門和監察部門還無暇顧及。現在首先要查處的是貪污、受賄、走私等大案要案。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貪官的胃口也迅速膨脹,幾百萬不稀奇,幾千萬也有,使得當年的劉青山、張子善望塵莫及,要驚呼$$%後生可畏$$%的。
鄙人才疏學淺,海瑞買肉的事還是第一次聽蔣老先生說起。他說,$$%南包公$$%海瑞家裏平常是不買肉的。有一天家裏人竟到街上買了二斤肉。按照如今$$%社會新聞$$%的定義,凡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觀中,$$%罕見$$%的、$$%異常$$%的現象均屬於$$%社會新聞$$%。海瑞買肉可上社會新聞版的頭條。那時沒有報紙和廣播,$$%領導同志$$%的動向不可能天天做頭條新聞,但小道消息不脛而走。好事者就要打聽了,海老爺平素生活儉樸,今天怎麼會買肉呢?一打聽,原來是海瑞爲母親做壽,破例買肉。
我以爲是稗聞野史,不大相信竟有此事,會後請教蔣老先生。先生說:$$%這是真的,明史上都有記載的。$$%海瑞的官也相當於組織部部長了,他家不吃肉,一般人大概想到他怕脂肪肝和動脈硬化,於是只能吃鮑魚、龍蝦、熊掌、鹿脯這類低脂肪、高蛋白物,其實想錯了。古代也是$$%低薪養廉$$%的,做官的如果不貪污受賄,不叫兒子做生意、開公司,不叫老婆賣批條,光憑薪俸也不會有富裕生活的。歷史上貪官固多,有記載的清貪之官也不少。這實在是決策的錯誤。低薪固然也能出廉官,如包公、海瑞,但廉官的比例畢竟太少,不然,歷朝歷代的士人怎麼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追求?已經做了官的人幹麼還要涎着厚臉溜鬚拍馬,努力攀登高位呢?
包公和海瑞的形象,通過民間故事的流傳和文藝作品的加工,當然是大大的拔高和完美了。但這種提高,寄託着人民羣衆對廉吏的期望和愛戴。宋朝、明朝的高官,像包拯先生,也到了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北京市市長的位置了,仍能潔身自律,一塵不染,連一塊硯臺都不受。海瑞先生,官拜南宋吏部右侍郎,仍能堅守清貧,實在是難能可貴的。現今一些人民公僕,眼觀馬列之書,口唱廉政之歌,雖不敢幾百萬、幾千萬地貪污受賄,但比起前輩清官,要慚愧得多。至於羣貪羣蛀,牽連幾百人,高達幾百億的,也不是絕無僅有。反對腐敗、端正黨風的問題提出來幾近二十年了,爲什麼還是要年年反腐呢?根本的問題恐怕還是司法權力沒放開、輿論監督沒放開,還有權大於法,權位可以制約法律,而法律不能制約權位的現象。
轉自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