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文章: |
北京大醫院看病有多難
午夜去掛號常常掛不上 在北京同仁醫院門口通宵排隊掛號,已是司空見慣了。11月29日晚11點多,筆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的掛號處,見已經有3個小夥子在排隊掛第二天的號了。筆者站那兒沒多久,一個嘴裏冒着酒氣的年輕男子湊上來說:「明天早上7點才發號。你要什麼號?」記者說自己眼睛有點毛病,他說:「是眼底還是別的什麼?是不是視網膜有問題?」記者說不懂,他即很流利地說出醫院的幾個眼病專家的名字來,誰看眼底最好,哪個看白內障拿手,哪個最擅長看兒童眼病,都給筆者一一說個明白。他見筆者猶豫,又說:「今晚我已經訂了兩個號。150塊錢不貴,這號本身要20塊錢,我請人排隊一夜要給40塊錢,我也只能賺一點點辛苦費。很多人在這裏排一夜的隊,也不一定就能掛上號。」 筆者問醫院的門衛:「這麼冷的天,常有很多人排隊嗎?」他說:「這還不算什麼,去年一天夜裏下大雪,還滿院子的人,一個個像雪人似的。」河北省興隆縣大山村的劉風榮今年已經是第二次來同仁醫院爲8歲的兒子治療弱斜視了,兒子正在急診室的排椅上睡覺。劉風榮這次來給兒子複查,可以不掛號。他告訴筆者:「上次就花120元向號販子買了一個號,在這裏呆一天,連吃帶睡最便宜也要200多塊錢,不如買一個高價號划算。」 凌晨一點半,筆者又來到北京同仁醫院,看到在大門口已經有7個人在排隊掛號了。北京順義縣龍灣屯鎮45歲的馬大姐說:「我們村的人都說同仁醫院好,說連外國人都來這兒看。我父親是老花眼,戴眼鏡也不行,我們縣醫院說治不好了,我們還想再來試試。」馬大姐是和姐姐、弟弟3人一起來給老父親掛號的,她的計劃是3個人輪流排隊,2小時換一個班,直到掛上號。 12月1日下午2點,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室一間7平方米左右的輸液室裏,筆者看到擠着11個人在輸液。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臥在沙發上、躺在推車上,還有一個人坐在輪椅上,一個緊挨一個。室外走廊上,也擠滿了人,輸液室出來一個,等在門口的馬上就搶着擠進去。該院急診科劉桂花大夫說:「急診科的病人越來越多,可相當一部分就診者的病並不急,只是因爲在門診掛不上號,就走急診這條捷徑。」 看病盯着大醫院,大醫院的壓力越來越大。北京市衛生統計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衛生部直屬的6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和北京市衛生局直屬的7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宣武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的日門診人數平均爲3391.4人。而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今年的最高記錄是一天門診人數達到5090人。 門診掛號難住院難上難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務處副處長李強大夫曾經站在門診大廳門口數過進入醫院的非醫務人員的人數,最多的一次在1分鐘裏進了100人,平均1秒鐘進去1.7人! 1958年北醫三院建成投入使用時,它的設計接收能力是每天700人,到今天,北醫三院沒有增加一棟樓,門診人數卻增加了6倍多。現在該院有病床864張,每個大房間裏的病床都由以前的8個增加到9個,小間裏也由3個增加到4個,但仍不能滿足需要。許多病人還是不能及時住進來,等個一週兩週的算正常,長一點的要等一兩個月。 筆者在北醫三院住院部看到,住院登記窗口處圍了一大堆人,大夥兒都是在打聽有沒有床位。一位湖南來的患者,是治療頸椎病的,他已經在北京等了一週了,還沒有病床可以住,手術也就不能及時做了。醫院辦公室的一位同志給筆者講了一件事:有位熟人住不進院來找他,他找到總住院時,總住院一臉愁容,搖了搖手裏的一沓住院單說:「我實在沒有床啊,我手頭還有50多個排隊等着呢。」李強說,等着住院的病人很多,醫院也是見縫插針,哪個科一有空床,即馬上協商,進行調配。該院的病床使用率一度超過100%。病床的週轉期也由以前的將近20天下降到14天,但是病人確實太多了,許多外地的患者一般都是掛上號後,不得不先回家,等醫院通知有了病床後,再千里迢迢趕往醫院來住院。 衛生部規定醫院病床使用率最高爲93%,而目前在北京市13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中,有7家超過了這個標準,最高的達到97.95%。在國外,病床使用率一般只有70%,留下的30%以備急診患者使用。就診住院的人太多了,醫護人員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醫療質量難免會受到影響。那麼我們老百姓該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醫院又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http://renminbao.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