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奇闻 | 首页 › 文章: |
民众觉醒 南斯拉夫变天
当天数以十万计的南斯拉夫反对派支持者从各地涌向首都贝尔格莱德参加预定的南斯拉夫历史上最大规模示威。贝尔格莱德市内抗议者冲击联邦议会大厦,警察则以催泪瓦斯试图驱散示威者。 南斯拉夫宪法法院4日宣布9月24日大选结果无效后,反对党4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米洛舍维奇在5日当地时间下午3点交出权利。否则将在贝尔格莱德举行20万人的示威游行。当天各地反对派支持者冲破警方设置的路障,源源不断向首都聚集。 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市内,反对派支持者5日冲击南斯拉夫联邦议会大厦,警察以催泪瓦斯试图驱散示威者,其后部分激进抗议者冲破警方封锁线进入大厦。到傍晚反对派支持者又占领原为米洛舍维奇控制的国家电视台。 议会大厦内有数百名防暴警察,但在整个过程中,警方除了使用催泪弹以试图驱散抗议者外,保持高度克制,议会大厦附近没有出现军方官员。人们因此怀疑米洛舍维奇是否正在失去对警察的控制。 国家电视台5日晚在中断节目大约一小时后,重新开始播放节目,该台在节目中已公开称反对派领袖科斯图尼卡为当选总统。但南斯拉夫军方仍没有反应。 反对派领袖呼吁支持者保持冷静,避免国家陷入内战。反对派领袖科斯图尼卡(Vojislav Kostunica)晚上在议会大厦外对支持者发表演讲中,呼吁军方承认24日的大选结果。 目前没有米洛舍维奇方面的正式反应,除了较早时候,米洛舍维奇控制的国家电视台在尚未落入反对派手中时,指责反对派在制造混乱。 5日,米洛舍维奇控制的南斯拉夫国家电台的大约160名编辑及技术人员遭到解雇。这些工作人员加入了抗议,要求解雇忠于米洛舍维奇的电台管理人员,进行公正客观的报导。 美国总统克林顿5日下午在白宫就南斯拉夫反对派支持者冲击并占领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一事发表讲话。克林顿称米洛舍维奇是“死硬的独裁者”。他表示,他相信,南斯拉夫的民主力量将取得胜利,但他说,美国与北约的军事介入是“不合适的”,因为那将实质上帮助米洛舍维奇。当天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就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发生的事件发表讲话时,也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 目前正在中东就以巴冲突进行斡旋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正试图与俄罗斯联系,希望取得俄罗斯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合作,迫使米洛舍维奇下台。但由于普京在访问印度后返回莫斯科途中,目前尚未有俄罗斯方面的反应。 自9月24日的大选以来,南斯拉夫反对派一直进行抗议示威,要求米洛舍维奇下台。连续几天的抗议活动,道路被堵,学校和商店关门。目前抗议活动还在向国家邮政和电话服务领域扩展。抗议的热点目前转移到贝尔格莱德南部煤矿区。 美国总统克林顿5日下午在白宫就南斯拉夫反对派支持者冲击并占领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一事发表讲话。克林顿称米洛舍维奇是“顽固的独裁者”。他表示,他相信,南斯拉夫的民主力量将取得胜利,但他说,美国与北约的军事介入是“不合适的”,因为那将实质上帮助米洛舍维奇。 5日,数千人不理会警方的命令涌到全国最大的煤矿场声援罢工的工人。在上月赢得总统选举的反对派领袖科什图尼察向在场群众发言,呼吁继续以非暴力方式,迫使总统米洛舍维奇落台。反对党发言人对贝尔格莱德电台B2--92说,大约15000到20000人开车或者步行到矿区,支持矿工。 该矿7500名煤矿工人自从上周五以来举行罢工,以表示支持反对党候选人科什图尼察。煤矿工人的三天罢工已经在塞尔维亚部分地区造成电力中断。 南斯拉夫宪法法院4日宣布上月总统选举中部份程序无效,而联邦选举委员会已宣布10月8日进行第二轮投票。 官方选举委员会说,反对派候选人科斯图尼卡在9月24日的投票中,得到48。9的选票,现总统总统米洛舍维奇十个百分点,但由于双方都未达到50的得票,必须进行第二轮投票。但科什图尼察坚持,他的得票率经己超过50,他已经获胜,反对第二轮投票。 俄罗斯下议院4日发表声明,呼吁西方国家停止以任何形式对南斯拉夫施压。这项整合国会中各党派共同意见的声明中指出,在南斯拉夫大选期间,南斯拉夫就已经成为北约一些国家大肆施加政治、经济甚至于军事压力的目标。声明说,所有这类施压活动应该停止。 这项声明强调,南斯拉夫各政治力量对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结果持不同的意见应该在严格的法律架构下文明的加以解决,南斯拉夫新总统应该在由该国人民认同的程序下产生。声明表示支持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为促进南斯拉夫两大政治势力对话所提出的建议。 声明中并要求有关方面停止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并给予在国际社会应有的地位。据了解,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到印度访问时,表示他愿意在莫斯科会见南斯拉夫总统大选中主要政治势力现任总统米洛塞维奇与反对党领袖科斯图尼卡。 俄罗斯自由派报纸《今日报》评论说,克里姆林宫的调停建议等于承认南斯拉夫官方宣布的第一轮投票结果,这意味着俄罗斯支持米洛塞维奇政权,与西方国家支持反对党刚好是对立的。(http://renminbao.com)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