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文化 › 文章: |
解開人類生死輪迴之謎
但生死是生理變化的過程,應該使之順其自然。故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孔子也說:「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論語?顏淵》)因爲人之生死,不能隨人的愛惡。人們只能循生命之真理,而求其養生、廣生與長生,卻無法免於不死。長命百歲,是一般人祝禱他人之頌詞,即使活到一百或數千歲,仍不免於一死。 一、奇事異聞信不信由你 可是事實上,在民間卻活生生的流傳着許多故事,描述着鬼神的出現,以及因果報應,輪迴轉世,卻也未必虛假。在諸家野史、筆記,甚至在正史中,皆有許多此類記事。即使二十世紀,民間輪迴轉世,借體還魂之事,直到八○、九○年代,也經常發生。報紙雜誌經常記述這類情形;有人親身經歷,有人是眼見,有人是耳聞,都驚爲奇事異聞,輾轉流傳。由於親身經歷,目睹異狀,不由得你不信以爲真。 而一般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家,由於不是親身目睹,對此都加以全盤否認。即使偶爾目睹經歷,也用他的觀點否認,說是精神不正常,或是心理幻想,一概抹煞。於是信者自信,不信者則斥爲迷信;有人盡力仔細蒐集資料,加以觀察分析研究;也有不去深入研究的態度,只以迷信之說來排斥鬼神靈魂的事實,這可以說是科學迷信。 就在近代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家,斥責靈魂之說爲迷信的強大壓力中,也有少數人持相反的意見,據《死亡之後的生命》一書的前言中說:「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受當時那些據說和死者靈魂有感應力量,並與精神世界取得聯繫的層出不窮的報告影響和刺激,人們已經開始一本正經地認真對這一現象展開了研究。從那以後,爲了最終決定性證明這種交流與感應到底可不可能,這些先驅者突破萬難,千方百計地對數以百計明顯難以解釋的實例,進行了調查和探索。而另一個吸引人們進行仔細深入研究和調查的領域,是那些心靈感應的藝術領域,音樂繪畫、文學等作品,作者是平凡的人,但他們宣稱其作品,是受到早已去世大師的指導而產生的。」 近來一位出身耶魯大學的醫學博士,名布萊恩?魏斯 (Brian L.Weise) 的美國醫師,擔任過耶魯大學精神科主治醫師,邁阿密大學精神藥物研究部主任,在匹茲堡大學教過書,現任西奈山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曾發表三十七篇科學論文和專文,這位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醫師,竟提出人類有輪迴的說法。 1980年,有一位年二十七歲,名叫凱瑟琳的女子,因患焦慮、恐懼和痛苦的侵擾,找他求治。他花了十八個月,做傳統心理治療,毫無成績。於是用催眠法,想追蹤她童年的傷害,那知道竟催眠到她的前世。她在催眠中的說話,毫不遲疑,名字、時間、衣服、樹木,都非常生動。她並不是在幻想,杜撰故事,她的思想、表情,對細微末節的注意,和她清醒時的人,完全不同,無法否認其真實性。在一連串的催眠治療狀態下,凱瑟琳記得了引發她症狀的前世回憶,也傳達了一些高度進化的「靈魂實體」的訊息。 前輩大師告訴她,在地球上她活過八十幾次。但催眠治療中,只前後出現過十二次,有幾次且重複出現。在催眠中,她自己說出:曾是埃及時代的女奴,十八世紀殖民地的居民,西班牙殖民王朝下的妓女,石器時代的穴居女子,十九世紀美國維吉尼亞的奴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飛行員,被割喉謀殺的荷蘭男子,是威爾斯的水手,在船上作業時受傷,是參加大姐婚禮的小女孩,是十八世紀的男孩,目睹父親被處死刑。她栩栩如生描述身處的景象。他測試過凱瑟琳,確定她沒有說謊。魏斯告訴自己:「恐怕這不是相信或不相信的問題,而是讓我知道,輪迴是真實的事。」 每一世死亡的情形,都很類似。死後自己會浮在身體之上,可以看到底下的場面。通常死後感覺到一道亮光,她可以從光裏得到能量,被光吸過去,光愈來愈亮。她飄浮到雲端,接着他感覺到自己被拉到一個狹窄溫暖的空間,她很快要出生,轉到另一世。 在她的前世中,常出現今生中對她關係重要的人。根據許多次研究,一羣靈魂會一次又一次地降生在一起,以許多的時間,清償彼此的相欠。人們對人的暴力和不公,都得償還。過完的每一生,若沒有償清這些債,下一生就變得更難。這些輪迴轉世償債的情形,和中國傳統宗教中的因果報應和業障的說法,並無不同。 魏斯花了四年,寫下了《ManyLivesManyMasters》這本書。花了四年,才鼓起勇氣,甘冒專業的風險,透露這些不正統的訊息,讓大家都了解我所知道的不朽和生命的真義。這本書一出版,在佛羅里達州上了連續兩年的排行榜,平裝書印刷十次,譯成十一國文字,風行一世,得到醫師和專家的好評。魏斯說:「自從接觸這個病人,我的生命全然改觀。」 臺北的張老師出版社,請譚智華先生將本書譯成中文,定名爲《前世今生》,出版了這書。並請筆者以中華民國超心理學研究會理事長的身分和專家胡因夢女士,臺大心理系餘德慧教授,以各人專攻的角度,來探討輪迴的問題,雖然各有解釋,但都承認或不否認輪迴的事實。 作者: 生命之謎 於《性與命》1996/07 第4期(http://renminbao.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