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文章: |
又一次封聖事件?
當今世界,西方人首倡「多元化」,東土偉廣正也學來了「國際多元化」這個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爲自己的國際地位尋找時髦的理由。其實,洋人的多元化,顯然是有他們的「話語霸權」的,他們是在自己的大思維框架下,尋找自己能接受的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代表,來繁榮多元化局面。如果不理解甚至反感國際上的這種思維方式,今後的賭心事還會不少。 其實,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並不是政客,也不受任何帝國主義政府遙控,當中的一位漢語姓爲馬的評委,喜歡漢語文學,早就有心推舉中國人獲獎。天主教聖徒不能被白人包攬,諾貝爾文學獎金也不能總有歐美人囊括。好萊圬都要評最佳外語片獎,多元化嘛!但是,獲獎的人,必須有相當一段的寫作時間,有不止一部力作,還不能「不幸去世」。而馬某看中的作品,可不包括偉廣正時期的宣傳力作,哪怕是「右派」作品,到國際上也有偉廣正政治味道,顯得左了。所以,獲獎人要從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開始積極寫作,出版一些沒有偉廣正政治術語,不反映「主旋律」,而描寫人性的文學作品。到2000年,終於有年頭了,桂冠終於可以落到中國人頭上了。 可是,卻落到了一位被偉廣正禁過書,走出國門公開和偉廣正決裂的流亡作家頭上。不少文人離開東土,得到天空,失去大地,但是高作家卻和西洋文人相處甚歡,在文化圈裏有了「國際知名度」。偉廣正等於是把高作家外放出國,培養出第一個華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來。今天的西方媒體,不知有多少播音員要爲他的拼音名字而絆嘴嚼舌呢。 諾貝爾文學評委會,比梵地岡乃至比推舉過達賴喇嘛的諾貝爾和平獎評委會的政治色彩都要淡得多,甚至可以說,毫無政治色彩。只不過,評委的思維,不可能和偉廣正或者現代義和團拳勇的思維一致,因此,難免做出些讓同志們覺得堵心的事。 不過,這事各方都不必太政治化。高作家是吃穿不愁的文化人,不是落魄而憤怒的政治活動家。北京大概會有些睹心,但是不會「震怒」,至少如果他們想得開的話,是知道,不必爲此震怒的。高作家功成名就,難道不想衣錦還鄉?他需要億萬的本土讀者羣,爲此就不能再得罪偉廣正了,而且他已經是法國公民了,沒什麼可怕的,只有可求的。金大俠當年何其反偉廣正,總設計接見他,東土賣他的書,再多給他個榮譽教授和院長委員等等頭銜,如今不就成了偉廣正堅定的同盟軍? 高作家和偉廣正估計還需要一段摩合期,一切都可能發生,一切也可能不發生,但是,浪子回頭,榮歸故里,真有可能是指日可待的事呢。 名詞註釋--偉廣正:偉大光榮正確的…… [新觀察]送交者: 豬頭書生 於 Oct.13,(http://renminbao.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