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爽約莫迪後,特斯拉是否放棄了印度?(圖)
 
2024年5月7日發表
 
資料圖: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Getty Images)
【人民報訊息】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的中國之行在印度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因為他在最後一刻取消了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會晤的計畫。馬斯克原定與莫迪和其他印度高階官員舉行的會晤曾受到了廣泛的期待和宣傳。特斯拉原本預計將宣佈在印度投資20-30億美元建立電動汽車工廠,並提供有關Starlink(星鏈)的最新資訊。然而,馬斯克以「特斯拉事務非常繁重」為由推遲了印度之行。 馬斯克何以取消印度之行? 知名經濟評論員普羅森吉特.達塔(Prosenjit Datta)評論說,馬斯克取消印度之行,轉而趕赴中國,這讓印度政府不悅。他說:「印度的電動汽車計畫不應只依賴特斯拉。政府的政策應該吸引所有潛在的電動汽車投資者。」 馬斯克一直在談判降低某些電動車的進口稅。在猶豫了很長時間後,印度政府上個月在大選前宣佈,將降低某些電動車的進口稅,條件是公司在三年內承諾在印度建設至少5億美元的製造設施。 印度首家生產價格實惠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的初創公司Minus Zero的戰略與業務發展副總裁蘇拉吉.戈什(Suraj Ghosh)表示:「我們還有猜測的空間,但地緣政治可能影響了這一決定,同時也面臨著季度業績不佳等業務挑戰。」 新德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評論員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埃隆.馬斯克不想捲入正在進行的(印度)大選中,他的訪問以及會見莫迪總理後發布的任何宣告都會引發執政黨人民黨和反對黨之間的政治對峙。」 其他一些分析師認為,馬斯克取消訪印計畫計畫對印度來說並不是一個重大挫折。他們認為,儘管馬斯克缺席,但特斯拉仍將推行其印度戰略。標準普爾全球公司(S&P Global)移動業務總監普納特`古普塔(Puneet Gupta)指出:「印度已經為特斯拉制定了歡迎計畫,並希望給予他們紅地毯般的歡迎,而且我們認為,對印度和特斯拉來說,投資印度是一場雙贏。此外,我們正在進行選舉,所以特斯拉最好先等待結果,然後再深入研究印度的投資計畫。」 中印之間特斯拉更傾向於誰? 蘇拉傑.戈什則指出,儘管印度的新興市場潛力巨大,但中國仍然是商業戰略的關鍵。「是的,印度正在崛起,並將成為未來非常關鍵的市場,但目前中國佔據著這一地位,並且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將其納入其戰略都是合乎邏輯的。」他說。 喬治城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研究員薩姆`佈雷斯尼克(Sam Bresnick)對此表示贊同,他補充說:「由於中國市場的重要性,馬斯克希望讓中國政府高興。特斯拉需要中國多於中國需要特斯拉,這意味著中國受益匪淺。」 馬斯克決定推遲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晤,引發了對新德里吸引投資者能力的辯論,但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印度作為銷售市場的重要性,預計特斯拉仍將繼續執行在印度建立生產基地的計畫。印度已在2022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 特斯拉一直在探索在印度建廠的地點,多個邦都表示有興趣在吸引特斯拉在他們那裡建廠。雖然印度的高進口稅制度此前曾是一個障礙,但分析師認為特斯拉進入市場仍指日可待。 普納特.古普塔強調,隨著特斯拉計畫的加快,印度將成為重要的生產和銷售中心,他說:「特斯拉可以為印度客戶提供均衡的電動汽車解決方案。」 分析師表示,隨著特斯拉的進入,印度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塔塔汽車等當地汽車製造商可能會因電池價格下降以及德裡提供的與生產力相關的激勵措施而提供折扣。 喬治城大學的研究員佈雷斯尼克說:「馬斯克的中國之行似乎取得了成功,因為特斯拉與百度達成了一項協議,將使用這家中國公司的地圖和導航功能,而且其幾款汽車透過了當地行業組織的資料安全標準測試。」 佈雷斯尼克說:「對於北京來說,特斯拉與百度的合作以及積極的資料安全測試表明,中國有興趣向外國企業展示自己的開放態度,儘管他們對當地商業和監管環境日益擔憂。中國政府希望向國際社會表明,儘管加大了對資料安全的關注,但外國公司仍然有可能與本地公司競爭。」 印度仍需克服挑戰 印度電動汽車份額僅為2%,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此外,印度還面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和交通擁堵等三大挑戰。政府正在努力推動生態系統並透過激勵計畫鼓勵私營部門。 預計一旦接受新的電動車政策下的稅收激勵,特斯拉將宣佈在印度建廠的計畫。 戈什表示,隨著製造基地的到位,特斯拉可以擴充套件到該國的豪華汽車領域。該汽車製造商應該能夠找到一個「最佳點」,因為其汽車的價格可能在350萬至400萬印度盧比(約42,000美元至48,000美元)之間。 不過,分析師警告說,如果沒有穩定的長期監管政策,特斯拉可能難以利用其電動汽車擴充套件方面的專長,在印度這個獨特的市場上進行有效競爭。 △(轉自美國之音)
 
 
分享:
 
人氣:8,34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