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养老金提高20元 舆论:表面施恩实质羞辱
 
2024年3月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随著老龄化时代降临,中国养老金是否够用引发外界关注。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体措施包括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最低标准提高人民币20元。这引起强烈回响,部分舆论质疑,在当今中国社会,这笔钱是否能真正有助改善农民等基层人士的晚年生活。 据美国之音记者高锋报导,年过70的湖南人朱先生目前在广州过著退休生活,每月拿到接近3200元人民币的社保。他对美国之音表示,到手的养老金比起公务员仍有很大差距,但这笔钱已相等于不少基层农民一年的退休金。 朱先生说:“所谓的公务员的退休金、养老金要高很多,和我们比要高一倍还不止。按照一般情况,银行、学校(职员的养老金)比我们也要高一倍。农民的社会保险的确低得不成比例。他们普遍能拿的也就是一两百块。家里若没有子女赡养的话,基本上非常困苦。 官方:全国1.7亿人领取城乡养老待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中红海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同日表示,当前中国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103元,现在全国有1.7亿人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最低标准提高20元后,将达到每人每月123元,增幅为9.4%。这是近年来上调幅度较大的一次。 湖南人朱先生像中国不少老百姓那样,对于当局高姿态宣传长者每人每月可以多拿20元养老金极为不满。 朱先生说:“不要说是加微不足道的20,就是加200我也觉得加少了。你用103、123(这些数字)就说涵盖了事情。这是掩耳盗铃。” 接受美国之音专访的独立评论人蔡慎坤表示,中共当局一向不把农民放在眼内。蔡慎坤说:“它(当局)认为,已经对你们很开恩了。我给你加20块钱,这个比例很高了。过去中共政府是不管农民的。当时的农民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只是后来有一笔所谓的养老金的补贴。这个补贴的标准实际上是很低的。按照现在的物价,这20块钱顶多就是买两个鸡翅或者吃两碗面,做不了任何事情。”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养老金上调100元 据《中国青年报》3月3日报导,中共全国政协委员连玉明提案建议,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养老金统一上调,在现有基础上每人每月至少上调100元。 评论人蔡慎坤认为,提案所建议的数额相对合理。他说,当局把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20元,与其说是向基层农民施恩,倒不如说是羞辱他们。蔡慎坤:“2020年,你对全世界宣布,中国已全面脱贫,已经进入小康。现在还有1.7亿人领100块钱的低保。每月100块钱,一年才1000多块钱。这些人是真正的贫穷,是赤贫。那你怎么能说,你已全面脱贫呢?对于1.7亿人这样的庞大人口来说,在100元的基础上再加个20块钱,当然是一种羞辱。每年的维稳经费上万亿了,军费能公开的今年也超过1.6万亿,但是你对1.7亿的低收入阶层,就加20块钱。你如此吝啬,你怎么说得过去?” 根据台湾《中央社》引述的公开资料,中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在全国各省市并不相同。最低为云南的103元,四川、湖南为105元,辽宁、黑龙江为108元,安徽、湖北等8省介于110至115元间,福建、江西等5省区介于120至140元间,海南、广东等7省区介于150至199元间。一线城市以上海金额最高,达到1300元,北京则为887元。 蔡慎坤说:“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要好一些。这些城市里面主要由当地的财政来补贴。在那些偏远、贫穷的地方,当局没有能力补贴财政,因为它的财政都是靠中央财政来拨款的,它自身没有财政的生产能力,创收能力。中央给他多少它就花多少。” 基层农民经济陷困境形成社会问题 由于养老金偏低,根据蔡慎坤所说,中国基层农民的晚年普遍不如意,甚至有老人因感到前路茫茫而走向绝路。蔡慎坤说:“若靠不了子女,中国会有很多农民最终选择自杀。现在一般的独生子女、子女都到外地城市打工去了。这些留守的老人过著极其艰苦又没有希望的生活。过去还有些大学教授做过农民自杀的调研,可是后来因为不容许做了,这些社会调研就停下来了。” 台湾励志协会(TIA)执行长赖荣伟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20元对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笔小钱,可是对于经济有困难的老人来说,仍能发挥作用。赖荣伟说:“对一些比较落后,没有那么大的城市来说,搞不好这20块就是很重要的。因为很多老人家没有收入,能够多个10块20块也是对他有帮助的,所以不能小看这10块、20块的效应。” 赖荣伟相信,当局提高基础养老金固然是为了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但也不能排除是为了维稳。赖荣伟说:“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不好,贫富差距可能被扩大,失业率又那么高,这叫人心如何安稳。这个(提高养老金)肯定有社会维稳的意义。我是蛮质疑它的成效的。是不是地方政府或基层又会开始做很多手脚,把原本已有的隐形债务进一步提升。”△
 
 
分享:
 
人气:20,75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