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的喪鐘 — 從支付寶變爲無實際控制人企業談起
 
李恆青 經濟學家和政治評論家
 
2024年1月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一、民間金融的絕響 馬雲被正式終止了支付寶的實控人地位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12月29日公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信息公示(截至2023年12月)顯示,人民銀行同意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 作爲螞蟻集團的關聯公司,恆生電子和國泰產險也於當日晚間發佈公告稱,由於螞蟻集團股東上層投票權結構調整的相關各方已履行程序並完成交割,螞蟻集團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恆生電子和國泰產險亦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 「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無實際控制人意味着: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分散,不存在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東;不存在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30%的情況;單個董事、高級管理該公司決策人員無法支配公司重大財務和經營決策等情況。(公司內的黨委可以發揮領導作用,整合股東意志,從而達到黨領導公司決策的實際效果) 這就是說,馬雲已經被正式終止了支付寶的實控人的地位。實際上,支付寶已經變了中國國家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國有化的第一步 由於支付寶在中國的業務涵蓋支付、理財、保險、信貸等多個領域,用戶數量超過10億人,因此這項變動會否對支付寶相關業務運營和用戶權益產生影響。該公告發布後引發人心浮動,破濤洶湧。 馬雲,是中國民營經濟和民間金融的一個符號,他實際控制的公司的國有化,標誌着在原則上,中國民營經濟已面臨滅頂之災。 這意味着,北京這幾個月來拼命對中國和外國企業家及金融家所說的改革開放的甜言蜜語及安慰政策已經化爲烏有。習近平決心在倒退之道上一條路走到黑。中國2024年的經濟天空將黑雲滾滾,涉及金融的民營企業將四散逃離。 大約10年前,馬雲曾說過:「如果國家有需要,支付寶隨時送給國家」。這句話本身就透露出中國民營企業家無法保障自己財產權的無奈。如今,一語成讖。中共讓支付寶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這算是兌現了馬雲10年前的「承諾」,讓馬雲沒脾氣地淡出了巨無霸的金融舞臺。   二、支付寶、微信支付……中國民間金融創新 支付寶的故事 支付寶成立於2004年。當年年初,馬雲去瑞士參加達沃斯論壇,聽了一天的會,當晚他給國內的同事打電話,「立刻,現在,馬上啓動支付寶。」還不忘加一句:「如果要坐牢,我去。」 此後,伴隨着淘寶的快速發展,支付寶逐步壯大,用戶大規模提升。 支付寶是爲了解決淘寶的信任問題,其實就是一個擔保交易支付。當時,電子支付牌照並沒有放開,阿里做支付寶面臨一定的法律風險. 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支付寶支付牌照持牌主體,註冊地在上海,技術開發人員佔比超過50%。支付寶面向商家機構開放支付技術,並提供收單服務,形成了長期且成熟的商業模式,服務海內外8000萬商家以及10億消費者。 支付寶給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什麼樣的巨大變化呢? 沒有支付寶之前,有誰能夠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網購和出門,帶一部手機就夠了,無需實打實的現金…… 當年銀行和線上平臺之間的轉賬提現,有時候要1-2天才到賬。最快也要2小時。那個時候的銀行非常傲慢,幾乎是不待見任何線上支付,甚至有大銀行聯合起來要求封殺線上支付。是支付寶找一家家小銀行單獨談,單個突破。那些理財基金等等,完全看不上小基民這50、100塊錢的小錢。掃碼支付更是連想都沒想過是什麼。當年,餘額寶也因爲收益比國有大銀行們高,還有銀行甚至出來跟支付寶開撕。 當年到了發工資的日子,各ATM就開始排長隊等着取錢。有時候還碰到,AMT錢被取完了或者機器壞了,隊還白排了。轉賬也是在ATM上操作,轉完賬就回去等,1天、2天、3天地等着。着急了,就打電話問銀行,錢怎麼還沒轉成功?那些年,支付寶倒逼着銀行做出了很多改變。 人們的生活,一下子大大地方便了,支付寶(以及後來的微信支付等)迅速風行於全國。 這是民營企業的功勞,是民間金融打開的一個缺口,隨之開闢了一片廣闊天地。 如今,它們將被黨捏在手中,逐漸枯萎,最終將成過眼雲煙。 現在何時? 經濟下行,市場信心脆弱不堪。此時,把支付寶等一系列便民金融創新企業收歸國有,將導致什麼結果,會否引發更廣泛的市場及社會騷動呢? 三、房地產爆雷與金融危機 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不能支付美元債利息,再加上之前的恆大和融創,中國三大民營房地產企業已經暴雷。而更多的中小型房地產商和中國政府控制的國家或省屬房地產企業也在暴雷的路上。須知,中國地方政府收入4成來自房地產相關賣地收入;房地產及相關產業投資佔中國總體投資的5成;房屋價值在崩盤之前佔中國公民總財產的6成,更是佔銀行貸款收入的7成。因此房地產市場已經崩潰,意味着曾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疫情緩解後半年正在爆發金融危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了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年度評估。IMF的報告對中國的銀行系統是否有足夠的金融儲備提出了疑問,在該國房地產行業持續萎靡之際,這是投資者非常擔心的問題。 「由於金融機構資本緩衝減少、資產質量風險不斷上升,金融穩定風險很高且仍在上升, 」IMF寫道。 四、習近平加緊強化黨管金融 12月5日,中共黨刊《求是》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詳盡的意識形態聲明,明確要求中國的銀行、養老金金融、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遵循馬克思主義原則,並服從習近平的領導,爲黨的政策服務。 十年來,習近平一直主張由他和中共掌握更多經濟大權。現在,習近平把這種權力更多地擴張到中國的金融體系。 《求是》的文章被中國的銀行家和經濟學家高度重視,它對商業施加了更嚴格的管控。 有金融學者認爲,該文的出臺表明,「不能再期望金融部門推動市場化改革,甚至連利潤最大化也不一定能實現了。作爲一項金融規劃,它雄心勃勃、令人失望,同時也帶有不祥意味。」 在中國大陸擁有大量業務的西方銀行屬於北京的監管範疇;一些機構已在削減規模。 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和摩根大通等西方銀行在中國大陸擁有規模可觀的業務,而這些業務都屬於北京監管機構的管轄範疇。但部分金融機構已在縮減規模。 花旗銀行10月9日宣佈,將把其在大陸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出售給匯豐銀行。先鋒集團也一直在從大陸撤出其有限的業務。 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的近40年時間裏,中共曾經逐漸放鬆了對社會、經濟和銀行業的控制。金融機構的創新和逐利受到鼓勵。 但習近平上臺後一直在全面扭轉這種自由化趨勢。在10月底的金融政策會議上,他和其他領導人要求加強金融監管。《求是》的文章則明確了這種轉變如今已成爲中共思想理論的一部分。 這讓支持市場導向的經濟學家越來越緊張。「政治必然將進一步支配中國的金融,使中國更加接近於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前的狀態,」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表示。 近年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往往都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同年先後召開,最高層官員將在這場會議上爲中國製定未來五年的經濟政策。但今年的三中全會並未提上日程,可能會推遲到明年。該會議的召開傳統將被打破,引發了外界關於中國經濟政策失去方向的猜測。 何立峯副總理在《求是》文章的署名委員會中擔任書記,他如今負責主持中國經濟政策的制定。 《求是》是闡述中國當前意識形態——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刊物。上週五發表的這篇文章宣稱,習近平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是「我們黨不懈探索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朱天表示,這篇文章應被視爲一份政治聲明,而非政策辦法。「政治影響了一切重大領域,經濟或金融問題本身就是政治問題,」他說。 誠然,《求是》文章中反覆申明中共對金融的控制。「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 , 」該文章寫道。 隨着中國政府包攬更多金融工作,銀行和企業可能會基於這樣一個假設繼續放貸和借貸行爲,即哪怕犯了錯誤,也有國家來兜底。史宗瀚警告,這可能導致「把中央對穩定的絕對保證視爲安撫的行爲者繼續做出有失謹慎的金融行爲」。 民間金融被一巴掌打死,後果將如何? 支付寶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將爲監管機關帶來挑戰。 過去,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對實際控制人的監管,來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和安全。 黨管金融之後,過去通行的依照國際慣例的常規金融監管將失去作用,將出現高度政治化的警察化的國安部門進駐金融機構,實施國安方式的監管:如強行不準出售股票,只准買,不準賣。……等等稀奇古怪的干涉。市場監管變成警察監管,甚至軍事接管。 對消費者來說,過去,可通過對實際控制人的追責,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未來,消費者可能需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來維護權益,同時也需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互動,透過各種管道反映自己的訴求與意見。 這種做法將增加公司運營管理的複雜性,不再唯股東的董事會之命是從,而首先要聽從黨委的意見和命令。並且,在無明確控制人的情況下有效地執行決策會變得很緩慢,效率變低會打擊企業家創業的動機。 央行此次公告,無疑是重磅炸彈,顛覆衆人對傳統企業治理模式的認知。 不過,由此也可以看到另一種企業治理的可能性或新趨勢。 在當前大陸整體政經環境下,企業不能再追求盈利,而是必須保障黨國不垮。 不久之後,人們將會看到一座新的爛尾樓——支付寶廢墟——在那裏巍然矗立。 它意味着民間金融,在輝煌20年後,將灰飛煙滅。更意味着中國經濟的半壁江上——民營企業——走向末路。 這就是北韓之路。中國,正在步上那條末路。 並且它還可能導致連北韓未曾見過的景象:金融海嘯! 願上帝保佑,我們的預言不要實現。△(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分享:
 
人氣:25,418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給予打賞。讓我們一起打拼未來!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