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死而复生者带回的预言 (图)
 
2002年4月1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在二十世纪末,有关预言的各种书籍风靡一时。在东方比较著名的有袁天罡、李淳风合著的《推背图》,邵康节的《梅花诗》,和刘伯温的《烧饼歌》等。在西方最著名的莫过于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这些预言的准确程度令人惊异,每次都是在他们预言的事件发生以后,人们方始悟到其中的玄妙真机。这些先知的预言都是在他们驻世时写下的。而这篇文章向您介绍的预言与以上提及的预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起死回生者在另外空间所看到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丹尼尔布雷克林 (Dannion Brinkley),他讲述的在他濒临死亡时看到的人类未来被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在光明中得救》,这本书在1994年出版后连续5个月被纽约时报列为最畅销书籍。

丹尼尔从小放荡不羁,恃强凌弱,以打架和羞辱他人为乐。长大后在政府中工作,并拥有几套住房和几个小产业,收入颇丰,春风得意。在他25岁那一年,即1975年9月17日,一场暴风雨袭击了南卡罗来纳州的艾肯市,当时他正在那里的家中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一道闪电通过电话线击中了他,将他重重地抛向空中。

在灼人的无边痛苦中,他忽然感到正沐浴著巨大的和平和安宁,他的灵魂离体,飘浮于空中。他漠然注视着他丢在床上的躯体,手中还攥着被闪电熔化的电话听筒,鞋子上冒著烟,亲友和医生在忙碌著抢救他,而这一切似乎与他毫不相干。接著一切都消失了,一个仙乐缭绕的隧道快速向他接近过来。

如所有死而复生的人描述的一样,他也重新经历了他走过的人生历程,最微小的细节都一览无余。但是当他回顾人生时,不同之处在于他也是他自己行为的接受者。比如,他小的时候是学校的一霸,经常折磨其他的孩子,偷走他们的自行车,或令他们十分难堪。而现在当他回顾这段历史时,他发现他自己生活在对方的身体中,他可以了知自己当时的态度,感觉和动机,而同时对方所感到的一切屈辱与痛苦,他都感同身受。他也知觉了他的放荡不羁给他父母带来的深刻伤害。

丹尼尔还看到了在越战期间,他的角色给他人带来的难以描述和平复的悲哀与创伤。当历史回放完时,他陷入悔恨和羞愧之中,无地自容。

给他回放历史的是一个闪烁著银兰色光芒的生命,丹尼尔看不清他的面容,但可以感受到他难以言传的宽容和慈善。当历史回放完成时,这个生命带著丹尼尔飞向一个由水晶构成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大教堂是一个由水晶制成的杰作,放射出令人敬畏的耀眼光芒,在这座为赞美主而建的教堂前丹尼尔感到自己那么微末与渺小。

在这里,丹尼尔看到了13个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代表了人们所拥有的一种感情和心理特征。有的生命体是“宽容”,有的生命体是“忠诚”等等。这些生命体向丹尼尔展示了人类的未来,每个生命都给丹尼尔演化一个盒子,盒子里是将在未来发生的震撼世界的大事。每一个盒子都有一个荧光屏,象电视机一样,所不同的是,在展示未来时,丹尼尔感到他就是其中的一员,正在亲身经历著将要发生的一件件石破天惊的历史变迁。

在丹尼尔看到的13个盒子中,他一共目击了117幕历史,其中95件在本书出版时已经应验,包括美国精神走向颓废,罗纳德里根当选总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等。如果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他杜撰故事,把后来发生的事编进他的书中而已,但是在他的书中记述的其他大事也已部分应验,比如他在这本1994年出版的书中描述了其后发生的金融危机和萨拉热窝战争等。

最后一个盒子中演化出的景象尤为耐人寻味。在演化这个盒子中的未来时,丹尼尔同时分身到世界的100个地方,从沙漠到森林。当时正在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他看到世界上到处都充斥著战争与混乱。战争的原因是出于恐惧。他还看到了战争以外的一些景象,许多都是天灾,原本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原来长著小麦和谷物的地方,干旱龟裂,化为焦土。而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暴雨如注,大地的表层土壤被冲走,河水变成又厚又黑的泥浆。哀鸿遍野,人们拿著杯子和碗,甚至是赤手沿街乞讨,有的人已经连乞讨的力气也没有了,他们蜷缩在地上,只求速死。

演化未来的人以心灵感应的方式告诉丹尼尔,未来并非不可改变,而1994年到1996年是决定战争是否爆发的关键两年。一个生命对丹尼尔说的话意味深长。他说:“我们把每一个到地球上的人视为一个伟大的冒险者,你们勇于去地球并拓展你们的生命,在主创造世界的这个伟大冒险中完成你们的使命”。

现在当时间走到2001年,我们回顾那个生命对丹尼尔所说的话时恍然如有所悟。如果看一下历史上著名的预言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预言都在指出上个世纪末,宇宙中将可能发生一件大事,而当这件大事发生时,所有的预言都将被改写。那个给丹尼尔演化历史的生命对他所说的与历史上其他大预言不谋而合。

摘自(看中国)

 
分享:
 
人气:16,71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