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
 

委員長是大電霸

瞿無希

【人民報訊】<<民主中國>>十月刊文章:根據北京官方公布的數據,2000年上半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83·7億千瓦時(度),全社會用電量為5164·3億千瓦時,發電量高出全社會用電量22%,這自然也被官方的媒體用來證明「千禧之年中國經濟形勢一派大好」。

  電力是商品,而且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即時生產即時消費,難以存儲,只能需要多少電,發多少電,一般來說,發電量會略高於社會用電量,這是因為發電量包括了發電廠自用電和輸電線路的損耗,但是發電量絕對不應高出社會耗電量的22%。2000年上半年多生產了990·3億千瓦時電力,這占同期全社會用電量的19·2%,占發電量的16·8%,相當於未來三峽工程一年多的發電量(三峽工程的年平均發電量為840億千瓦時)。

  從資源消耗的角度來說,在同樣滿足社會需要的條件下,發電量6283·7億千瓦時中有16·8%是無效的資源消耗,是極大浪費,而且是有意的浪費;但從社會宣傳效果來看,不多發這些無用的電力,2000年上半年的電力工業的發展指標,就比1999年同期減少了7·4%,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率也要打折扣,那麼國家電力公司(原國務院電力部)的總經理就可能被撤職。

  所以,在中國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生產的主要目的,不是滿足社會的需要,而是滿足「增長指標」的要求,是做給上級看的,也是為了跟同級部門比較功績的。因此,對國家電力公司來說,寧願讓這990·3億千瓦時電力白白浪費,也不去追求最有效的產出;對官方媒體來說,寧願把990·3億千瓦時電力的浪費當作「喜人的經濟發展形勢」來報導,也不去批評這種資源浪費的行為。

  一個更為要害的問題,是權力資本化,正如何清漣在分析中國社會經濟結構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改革中資源占有狀態的改變走的是以權力市場化為起點的權貴私有化道路」,「在市場機制轉型的過程中,一些有權力的幹部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成功地將自己改變成有產階級的成員,換言之,他們原來的政治職務成了私人累積財富的重要手段。」他們搞的是「一家兩制」,父母當官,子女經商,今天的中國電力工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一家兩制」。

⊙ 絕對壟斷的電力市場

  中國電力工業的「一家兩制」,就是李鵬當道。李鵬是周恩來的養子,曾留學蘇聯學習水力發電,回國後在東北小豐滿水電站擔任工程師;後由其養母鄧穎超推薦,出任水利電力部第一副部長(部長級),後任副總理,繼續主管電力水利等部門;接著又在胡耀邦下颱風波中,接趙紫陽出任總理。李鵬的夫人朱琳,曾多次參與進口外國發電機進口事務,其子李小鵬從加拿大留學回國後,在華能國際公司和華能公司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是典型的「父母當官,子女經商」。

  從八十年代初起,中國經濟引進「市場」機制,雖然電力工業也採取了「多家辦電,國家辦網」的措施,地方資本、外國資本進入,加速了電力工業,1998年末裝機容量為2·77億千瓦,位於世界第二位,發電量也增長到11577億千瓦小時。1994年到1995年,中國電力工業已出現超過需求發展的跡象,但李鵬仍然指示九五期間平均每年增加1600萬千瓦。

  在這之前,李鵬還批准三家電力公司在海外上市發行可轉化債卷,直接進入國際市場融資,這三家公司是山東華能、華能國際和北京大唐。其中山東華能和華能國際都控制在李鵬兒子李小鵬的手中;薌乓園斕縹行模閱茉礎⒃牧系然〔滴韉跡質且桓黽婕案噝錄際蹩ⅰ⒆試醋酆俠謾⒚騁住⒔鶉凇⒎康夭酆戲⒄溝拇笮推笠導牛滌腥省⒖毓傘⒉餵傻鈉笠擔玻埃岸嗉遙椴既玻岸喔鍪∈兇災吻允盜π酆窬尤擔埃扒科笠抵襖;芄咀槌芍螅徒ㄔ熗舜笈笮突鵒Ψ⒌緋В緔罅⑸習病⒏V蕁⒛賢ā㈢箬⒃姥簟⒁瞬確⒌緋В晌泄畬蟮牡緦盡J導噬希冢保梗梗賭甑劍玻埃埃澳輳磕晷略黽擁姆⒌繾盎芰ξ玻埃埃巴蚯擼雋死釓粼ぜ疲保叮埃巴蚯叩模玻擔ァ6遙⒌緋Чこ滔钅吭謚泄褂玫氖竅嘍粵鄣睦投Α⒔ㄖ牧稀⑼戀厥褂梅選⒒肪潮;し延茫略齙姆⒌緇噅旒郟幢確⒋錒業腦旒鄹摺?br>  
  李鵬還特別批准華能公司可以動用國家的外匯儲備和銀行頭寸來辦電。李鵬說,外匯儲備和銀行存款為了保值,現行的辦法是分別存在國外銀行或購買外國債卷,利息很低,比中國借外債的利息要低得多。李鵬建議從這筆錢中拿出一定的數額,直接去辦電。國家計委根據李鵬的指示,提出方案,組織實施。當時從國家的外匯儲備中得到資金的,只有華能公司。

  如此大量地、無節制地建造發電廠,並不一定是為了滿足社會電力的需求,而是投資建造發電廠的利潤太引誘人了。根據當時國務院的規定,新建發電廠的電價,可以是一廠一價,電費按投資的本利、投資利潤、運行費用和運行利潤計算,還要外加電網建設費。這就保證了華能公司在「以辦電為中心」的事業中,總是會得到優惠的回報。

  投資項目的最大利益,不在於一般的工程投資利潤,而在於項目的回扣。中國通常的項目回扣高達投資額的30%,項目回扣額又往往被計入工程成本中。以每千瓦發電裝機的投資額為1·2萬元人民幣計算,每年2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的投資總額為2400億元人民幣,回扣額高達720億元人民幣。
  
⊙ 「水輪機一響,黃金萬兩」

  根據中國電力公司的分析報告,到1999年,中國多餘的發電機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超過三峽工程裝機容量的兩倍多,其實中國多餘的發電能力遠遠超出這個數。為了保護華能集團等大公司的利益,中國從1996年以來強行使700多萬千瓦的小水電站和小火電站關機。

  另外,中國現有的發電機利用率很低,2000年上半年全國發電機只有48%的時間在工作,發電機利用小時率低,消費者承擔的機器設備折舊費用就相對地高,這也是電費高昂的原因之一。那麼提高發電機利用率,即可以降低電費的道理也顯而易見。把發電機利用率提高到60%,這本不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目的,但是電力部門不會這麼做,華能也不會這樣做,李鵬也不允許這麼做。如果發電機利用率提高到60%,3·0億千瓦發電能力中的三分之一就是多餘的,中國就多出近六個三峽工程的發電能力,華能也不用再上新的發電廠,幾家新發電廠也要「下崗待業」,這樣必然斷了華能的財路。華能的經濟利益,迫使中國不僅膨脹發電機能力,不斷地做無效的發電,而且還要繼續建設新的電廠,從國外繼續引進新的發電機。這就是李鵬曾說過的:「水輪機一響,黃金萬兩。」

  華能在大規模引進發電機和大建電廠時,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是在搬起石頭砸李鵬的腳——華能的作為,使得三峽工程失去了建造的必要性。從2003年起,三峽工程的第一批發電機就要投入運行,但是中國不缺電,不但不缺電,還多餘好幾個三峽工程的發電能力;更要命的是,華能的許多新電廠都建在華東地區,華東地區現在的發電能力和發電量均占全國第一,發電能力大大超過需求,如此一來,為「西電東送」而設計的三峽工程就跟它撞車了,上海不缺電,江蘇、浙江也不缺電,三峽工程的「西電東送」不知要送至何方?

  但是,三峽工程是李鵬的政治生命所在,不合理也得上馬。權力資本化既保護李鵬的政治利益,也保護華能的經濟利益,迫使中國不得不接受這樣的荒誕:發電量大於社會用電量,也要去做無效的發電,去作資源的浪費,並且還要化作成本追加到電費上去,攤派到每個中國老百姓的頭上去。

⊙ 李鵬定電價

  在市場競爭機制下,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則一方面限制供給,另一方面又促進需求的增長,這樣就達到一個新的供需平衡。但是在中國,電力市場是個絕對壟斷的市場,當發電量大大超過社會用電需求量時,電力的價格非但不會下降,而且還會上漲,因為多生產的990·3億千瓦時電力的成本和利潤,都由消費者來承擔。六、七十年代,電力部門被人們稱為電老虎或電霸,因為電力短缺,現在不同了,是電力供應過剩,但電力部門仍然是電老虎或電霸,油水仍然大得很,因為它仍然是壟斷的。

  1995年5月31日李鵬在聽取國家計委和電力部匯報「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時說,現在從全國範圍來看,平均電價尚低於國際水平,不少地方還低許多,還有加價的潛力。李鵬作為國務院總理來確定電價,而且他的標準是發達國家的電價水平。不出幾年,而今中國的平均電價,高於德國的電價,也高於美國的電價。中國的電費,還有許多附加費,如電力基金附加、三峽工程基金附加、電網基金附加等等;特別是農村的電費,飛漲得讓人難以接受,一般農村的電費高達1·5元至2·5元一度電,有的地區甚至高達到2·9元一度電,許多農民現在是「有電不敢用」。高昂的電費,限制了電力消費的增長,也大大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以中國的收入水平,使用中國的電,卻要支付發達國家的電費,這種絕對壟斷的電力市場,到底給誰帶來了最大的經濟利益?

  正當中國熱火朝天地建造電廠,從1996年起,社會用電需求量增長減緩,甚至出現需求負增長的現象。原因很多:受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結構的轉變,用電量不大的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而電量大的第二產業發展減緩;第二產業產品結構的改變,高耗電的產品比例下降;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電費過高。中國農村居民的每年人均收入水平在2200元左右,如果5%用於生活電費,一年110元,平均每月不到10元錢。按每度電2元計算,每月只能使用不到5度的電。電費過高的原因,是壟斷市場的暴利,流入所謂的「政治經濟精英階層」,特別是「一家二制」的家族手中。

  中國電力市場分析專家李治平、張建賢等認為,中國人均用電量低,和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用電量5000度有很大差距,因此目前電力消費增長速度緩慢的狀態不會持續很久,兩三年後電力供應仍然會緊張。這種觀點忽略了電力價格的作用,忽略了消費者支付能力的限制。中國目前的電價,已經到了居民的消費能力的極限,不是無電可用,而是有電不敢用。只有公平競爭的市場,才能壓低價格,使消費者從市場上得到好處,從而刺激需求的發展。而在壟斷市場下,這種機制是不存在的。

⊙ 高於核電成本的三峽電價

  中國的一些電力專家也看到了中國電力需求發展的阻礙,在於電費太高,提出開放電力供給市場,由電廠標價上網,國家電網只購買價格低的電。

  這個建議雖為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所接受,但有附加條件,即三峽工程的電力必須優先收購。那麼,三峽工程的電價該是多少呢?根據三峽工程論證技術總負責人潘家錚的計算,以1986年底價為標準的三峽工程總投資來算,它的上網還貸電價為6·2分/千瓦時,可是如今三峽工程總造價估計以達6000億元,這個電價又該怎麼算?

  加拿大Probe International的帕特裡莎·亞當斯和格郎妮亞·萊德,對三峽工程的電價做了專門的研究,他們認為:「大型水壩成本大、效益差、投資過高、運行質量差。1998年,華盛頓的能源政策研究機構、中國的北京節能中心及能源研究所的合作研究表明,若不考慮輸、配電成本的話,中國的水力發電成本約為每千瓦時6到7美分,比天然氣發電(4美分)、新型燃煤發電廠(4至5美分)都高,僅與核電的成本(至少7美分)相當。實際上三峽電站的發電成本將高達每千瓦時8·4美分,這還不是其最終成本,因為輸電和配電成本還未包括在內。若算上電網等投資,三峽電站的電力成本將大大超出每千瓦時8·4美分。」

  正是因為三峽工程的電費太高,標價上網必然被淘汰,所以要採取國家政策優先保護。既然三峽工程可以受到保護,其他的超大型水電工程也會要求政策保護,這樣又增加了黃河小浪底工程、雅龍江的二灘工程、天生橋工程等,都要優先上網,不受標價上網的限制,理由是這些工程都借用了外國貸款,必須歸還。這樣,華能公司的電廠也就可以不受標價上網的限制,因為華能公司也是借用外國貸款造電廠,貸款也必須歸還。標價上網就成了一紙空文,中國老百姓還得承受高電費去填李鵬們的私囊。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0/4/3926b.html
 
文章二維碼: